解放战争期间,一位年轻的小战士在战斗中伤势惨重,在战地医院里全力抢救,却仍已到了生命垂危的关头。弥留之际,他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喃喃念叨着想见毛主席,医护人员一时犯了难——毛主席正指挥着千军万马,哪能为一个普通战士分神?可看着小战士眼中的期盼,终究还是拨通了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的电话。 医护人员心里直打鼓:毛主席正指挥着千军万马,哪有时间顾及一个普通小战士?可电话那头的回应斩钉截铁,容不得半分迟疑。 他们哪里知道,在毛主席心里,战士没有高低贵贱,每一个为国拼杀的生命,都重如泰山。就像当年在闽西,他会把仅有的冰糖牛奶送给伤病员,会冒雪送来木炭暖病房。 那天的山路泥泞难行,刚下过一场雨,坑洼处积满泥水,马蹄踏上去打滑,稍有不慎就可能摔下山坡。毛主席骑的还是那匹转战陕北的小青马,它虽个头不大,却沉稳有力,驮着主席在崎岖山路上疾驰。 警卫战士几次想劝主席慢些,可看他紧锁的眉头、急切的眼神,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风掀起主席的衣角,泥水溅脏了他的裤腿,他却全然不顾,心里只想着快点、再快点见到那个盼着他的小战士。 战地医院就设在老乡的土坯房里,几块木板拼起的手术台,消毒水味混杂着泥土气息。小战士已经陷入半昏迷,嘴唇干裂起皮,唯有提到“毛主席”时,眼睛才会微微眨动。 就在医护人员以为他撑不住的时候,门外传来马蹄声和急促的脚步声。毛主席推门而入,大步走到病床前,俯下身轻轻握住小战士冰凉的手。 “孩子,我来看你了。”毛主席的声音温和却有力量,像一股暖流涌进小战士的心里。原本微弱的呼吸突然急促了些,小战士缓缓睁开眼,模糊的视线里看到熟悉的身影,嘴角艰难地扯出一丝笑意。 他想说什么,却只发出微弱的气音,手指微微动了动,紧紧攥住了毛主席的手。毛主席没有催促,就那样静静握着他,轻声说着“辛苦你了”“革命会胜利的”,仿佛在安抚一个受了委屈的孩子。 几分钟后,小战士的手慢慢松开,眼睛永远闭上了,但脸上没有遗憾,只有安详。毛主席站起身,默默注视着这个年轻的生命,眼角泛起湿润,许久才转过身,对医护人员吩咐:“好好安葬他,他是英雄。” 走出土坯房,山风依旧萧瑟,但毛主席的身影却格外挺拔。警卫战士记得,主席曾说过“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可在战士心里,毛主席才是他们最坚实的后盾。 从长征时的“半条被子”,到解放战争的“一杯热水”,共产党人的初心从来都藏在这些细微的关怀里。不是高高在上的指令,而是俯下身的倾听;不是遥不可及的传说,而是触手可及的温暖。 正是这份“有盐同咸、无盐同淡”的鱼水深情,让无数战士心甘情愿抛头颅、洒热血,让我们的军队在艰难险阻中始终所向披靡。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