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6月10日,吴石、聂曦、朱枫、陈宝仓四位烈士在台北马场町刑场英勇就义。

古史 2025-11-13 16:50:20

1950年6月10日,吴石、聂曦、朱枫、陈宝仓四位烈士在台北马场町刑场英勇就义。两年后,在同一个地方,来自福州的女教师陈玉贞与恋人吴乃光,在枪声中举行了自己的“婚礼”。   《沉默的荣耀》让吴石将军的潜伏事迹火遍全网,可很少有人知道,在吴石牺牲两年后,台北马场町刑场还见证过一段更悲壮的传奇。   福建女教师陈玉贞和恋人吴乃光在这里以敌人的枪声为婚礼礼炮,用生命谱写了一曲革命恋歌。   1920年出生的陈玉贞,是福清江镜镇一个商人家庭的女儿,父母在福州经商的家底,让她成了那个年代少有的女大学生。   福建协和大学内迁邵武时,她在那里读完四年书,1942年揣着学士学位证书回了家乡,站上了福清一中前身学校的讲台。   在学校里,她接触到了中共地下党组织的革命思想,而大学时参加“笠剑学风”运动领到的那柄短剑,成了她精神的寄托。   斗笠代表扎根群众,短剑象征抗敌决心,这柄剑后来也成了她留给世间唯一的遗物,如今安放在福清一中校史馆里。   她在笔记本上写下“拿把巨斧劈开生路”的字句,这份决绝让她最终选择加入中国共产党,把个人理想绑在了民族解放的战车上。   1945年台湾光复后,国民党号召福建青年赴台建设,中共地下党组织也趁机派遣干部潜伏,陈玉贞就是在1946年接到了赴台任务。   她以教师身份为掩护,先后在嘉义农业职业学校、屏东师范学校任教,白天教学生读书,晚上悄悄联络同志、传播革命思想。   也是在嘉义农职,她遇到了吴乃光。   这位1920年出生的广东丰顺人,1941年就入了党,1946年受中共华南局派遣赴台,先在出版社当职员,后来也转到嘉义农职当教师。   志同道合的两人越走越近,从同志变成了恋人。   1948年两人分别调往台南和屏东后,陈玉贞省吃俭用资助吴乃光的地下工作,吴乃光后来回到屏东开了家爱智书店,表面卖书,实则成了革命思想传播的秘密据点。   平静的伪装在1950年9月被打破,吴乃光被同族兄弟吴执中出卖,身份彻底暴露。   国民党当局顺着这条线索抓了陈玉贞,还有他们的同志黄荣灿、郭远之,从住处搜出812本“革命”书籍后,硬给扣上了“匪案”的帽子。   严刑拷打没能让任何人开口,国民党当局最终在1952年11月19日,把他们押到了台北马场町刑场。   行刑前,吴乃光看着身边的陈玉贞,高声对刽子手喊:“我和陈玉贞同志相知相爱,还没办过婚礼,今天就让你们的枪声,当我们的婚礼礼炮!”   话音落下,几人拒绝下跪,迎着枪口倒了下去。   在那些风雨如晦的岁月里,像陈玉贞、吴乃光这样的人,从来都不是舞台中央的主角。   他们没有军衔,没有勋章,靠着教师、职员这些最普通的身份作掩护,在敌人眼皮子底下织就联络网,把革命思想变成一本本传阅的书籍,用自己的薪水支撑着秘密斗争。   陈玉贞本可以靠着优渥家境安稳度日,吴乃光也能躲在后方远离危险,但他们都选了最险的路,因为他们心里的信仰,比个人安危重千倍万倍。   他们的爱情没有躲在革命的背后,反而和信仰牢牢绑在一起,刑场上的那句宣言,让儿女情长升华为民族大义,也让冰冷的刑场有了最炽热的温度。   这些人,和吴石、朱枫等刻在北京西山无名英雄纪念广场的英烈们,本质上都是一类人。   他们为了祖国统一潜伏台湾,把生命交给了看不见硝烟的战场,即便牺牲时背负着“罪名”,也从没动摇过信念。   我们总说革命先烈值得缅怀,可对这些隐蔽战线的英雄来说,最好的缅怀就是读懂他们的选择。   他们怕死,只是更怕民族分裂、国家沉沦;他们也爱惜生命,只是把生命的意义,放在了更长远的家国安宁上。   从来没有从天而降的和平,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那些在隐蔽战线默默牺牲的英雄,用无名之躯筑起了民族脊梁,他们的信仰与爱情,早已刻进了家国记忆里。   ‌【评论区聊聊】是什么样的力量,能让两个人甘愿用生命践行信仰与爱情? (信源:【党史人物】陈玉贞:用大爱与信仰铸就不灭的灵魂——福清党史方志)

0 阅读:54

猜你喜欢

古史

古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