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宣布 11月12日消息,日本农林水产省宣布2026年度主食用大米产量目标定

云景史实记 2025-11-13 01:07:04

日本宣布 11月12日消息,日本农林水产省宣布2026年度主食用大米产量目标定为711万吨,比2025年减少约37万吨,可眼下日本5公斤大米零售均价已达4235日元(约合人民币200元),部分新米售价更是超过5000日元,这操作简直是雪上加霜。 咱们先掰扯掰扯,这米价为啥能贵到让人肉疼?根本不是什么 “物以稀为贵” 的正常市场规律,全 是日本自己折腾出来的破事。 就说种地的人吧,日本农村现在根本见不到年轻人,全是老头老太太在硬撑,65 岁以上的农民占了快一半,60 岁以下的正经种地人总共才 24 万,这点人要种全国的稻田,简直是杯水车薪。 从 1980 年到 2010 年,日本荒废的耕地就有 40 万公顷,差不多相当于一个滋贺县那么大,地都荒着没人种,产量能上去才怪! 更要命的是,他们从 70 年代就开始搞什么 “减耕政策”,为了稳住米价,逼着农民少种水稻,改种其他作物就给补贴,硬生生把水稻种植面积从 200 多万公顷砍到了现在的 134 万公顷,产量从顶峰的 1200 多万吨跌到现在的 700 多万吨,这不是自断后路是什么? 有人可能会问,自己种的少,不会从国外进口吗?这话问到点子上了,但日本就是不让进口米进来。以前对进口大米征收的关税高达 778%,现在虽然降到 227%,但依旧是天文数字。 打个比方,泰国大米在国际市场上物美价廉,可一旦运到日本,光关税就比大米本身还贵好几倍,商家进口过来卖,价格比本土米还高,谁会做这种亏本买卖? 结果就是日本大米市场几乎被本土米垄断,进口量连消费量的零头都不到,一旦本土减产,立马就供不应求,米价跟着疯涨。 2023 年日本遭遇极端高温,大米产量跌到 661 万吨,2024 年又被台风折腾,产量只多了 22 万吨,结果集货商和批发商还趁机囤积,流通到市场上的米反而少了 21 万吨,你说这价格能不涨吗? 更黑心的是中间的利益集团,也就是日本的农协。这个组织几乎把所有农民都网罗进去,控制着全国 90% 大米的收购、储存和销售,说白了就是垄断。 政府明明知道米价涨得离谱,2025 年开始四次投放储备米,总共放了 41 万吨,可实际流到老百姓手里的才 7%,大部分都被农协通过竞标抢走囤积起来了。 他们一边拿着政府的补贴,一边操控市场价格,政府想平抑物价都插不上手,这不就是趁火打劫吗?有日本经济学家都骂这是 “一场闹剧”,可农协背后有政治势力撑腰,根本没人能管得了。 再说说种地的农民,别以为米价高他们就赚得多,其实他们也是苦不堪言。这些年日元贬值,进口的化肥、农药、农机燃料价格蹭蹭往上涨,加上人工成本越来越高,种大米的成本比美国高出 10 倍还多。 而且日本农民的地都特别零碎,80% 的农户耕地面积不到 2 公顷,比欧洲国家的农户规模小太多,根本赚不到钱。 以前政府还有种植补贴,后来又改成补贴饲料用大米,种主食用大米的农民没了保障,更不愿意多种了。 这就形成了一个死循环:成本高→农民不愿种→产量减→米价涨→消费者买不起,可农民还是没赚到钱,最后倒霉的还是两头的普通人。 日本政府的应对更是让人哭笑不得,简直是不作为到了极点。2024 年 8 月就有地方政府呼吁投放储备米平抑物价,可农林水产省非要等到 2025 年 2 月才行动,说什么怕影响市场流通,还天真地以为米价会自己降下来。 结果投放的储备米只占年需求量的 3%,根本杯水车薪,而且投放完还得在一年内回购,反而可能让未来的米价更贵。 更讽刺的是,日本人现在吃大米越来越少,1962 年每人每年吃 118 公斤,现在才吃 50 多公斤,大家都开始吃面包、意大利面了,可即便需求减少,米价还是涨得飞起,这说明根本不是需求的问题,就是供应端被人为操控了。 咱们再看看普通老百姓的日子,5 公斤大米 200 块人民币,对于日本普通家庭来说,每月光买米就得花不少钱,尤其是低收入人群,已经开始减少大米购买了。 北海道的 “七星” 大米 10 公斤卖到 7151 日元,比去年涨了 70%,相当于咱们这边一斤大米快 40 块钱,谁能天天吃得起? 说来说去,日本这波 “米价暴涨还减产” 的操作,根本不是什么市场规律,就是长期农业政策失误、利益集团垄断、政府监管不力造成的恶果。 70 年代开始的减耕政策让产能大幅下滑,高关税壁垒堵死了进口补充的路,农协垄断流通环节操控价格,农业人口老龄化让耕地不断荒废,这些问题攒到一起,才导致了今天的局面。 政府明明知道问题所在,却因为要讨好农民选票、忌惮农协的政治势力,不敢真正改革,最后只能让普通老百姓买单。 照这样下去,日本的米价只会越来越高,粮食安全也会越来越没保障,真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才能清醒过来,放下那些既得利益,好好解决老百姓的吃饭问题。

0 阅读:29
云景史实记

云景史实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