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大庆油田的发现者谢家荣,竟然吞下一整瓶安眠药。不久后,他就离开了人世

文山聊武器 2025-11-12 18:14:28

1966年,大庆油田的发现者谢家荣,竟然吞下一整瓶安眠药。不久后,他就离开了人世,很快妻子就在他的身边发现一张字条,上面只有十个字,却让人泪流满面… 谢家荣1897年出生在上海一个普通职员家庭,早年家境拮据让他对资源短缺有切身感受。1913年他进入农商部地质研究所学习,系统掌握岩石鉴定和地层分析方法。三年后公费留学美国,先在斯坦福大学进修地质基础,转入威斯康星大学攻读研究生,1920年完成硕士论文,焦点放在矿床形成机制上。毕业后他拒绝导师挽留,直接返回中国,选择投身野外勘探工作。 回国初期,他领导安徽江苏地区的煤田调查,确认淮南八公山煤田储量超过亿吨,为东部工业提供燃料保障。在福建漳浦,他定位高品位三水型铝土矿脉,这个发现支撑起后来铝加工产业的发展。南京栖霞山铅锌矿勘探中,他组织网格布设和钻探,绘制分布模型,直接服务冶炼生产。这些工作让他积累丰富经验,也让他意识到资源普查需要系统规划。 谢家荣同时注重教育,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地授课,强调实践教学,带领学生进入山区操作取样工具。他的石油研究从1922年玉门报告开始,强调构造断层对油气聚集的作用。1930年出版《中国之石油》,论证三角洲沉积适合油藏形成,挑战国际对中国贫油的判断。1948年作为中央研究院院士,他评估松辽平原盆地潜力,指出大型油气存在。1959年大庆油田喷出工业油流,验证了他的陆相生油理论。 在地质部任职时,他担任矿床研究所副所长,推动组建华北队221和华东队321等专业队伍,协调全国矿产普查。湘桂煤田地层修正和江华锡矿数据提供,都出自这些努力。他的组织方法让资源调查从零散转向规范,形成全国能源地图雏形。这些贡献覆盖煤、铝、锌等多领域,奠定中国工业基础。 1966年8月14日,谢家荣在北京住所吞下整瓶安眠药,次日清晨妻子吴镜侬发现他已无生命迹象。枕边那张纸条上写着“侬妹,我先走了,望你保重”,十个字简洁却饱含嘱托。谢家荣当时69岁,身体经多年野外劳累已显疲态,最近几个月睡眠问题加重,医生开出安眠药以缓解。他选择在客厅沙发过夜,避免打扰妻子。 吞药前,他处理完当天报告草稿,药瓶是半年前处方,剂量足以致命。吴镜侬醒来后先检查脉搏,确认无跳动,才看到纸条内容。纸张折叠整齐,笔迹工整如他的地质图纸。她没有立即通知他人,而是先拨通儿子谢学锦电话,报出地址和情况。谢学锦赶到后查看药瓶标签,记录时间,避免多余描述。 后事处理中,科学院办公室接到通知,填写报告注明心脏骤停。吴镜侬参与整理衣物和书籍,将中山装叠放箱底。亲友前来时,她接待简短,目光常停在书架上的《中国之石油》封面。骨灰领取后安放家中柜顶,她点燃香烛,烟雾缓缓上升。接下来的日子,她每日通风除尘,抚平纸条褶皱,饮食渐少。 谢家荣的离去源于长期积累的压力,1957年反右运动中他被划为右派,长子谢学锦同样受牵连,父子轮番批斗。这段经历让他在工作中受限,报告修改频繁,野外机会减少。家庭负担加重,四个儿子中两人从地质转行,他晚年常坐桌前发呆。药瓶清空后,房间恢复平静,钟表继续滴答。 吴镜侬与谢家荣相识于20年代,她一直随他辗转各地,整理报告的同时照顾家庭。1936年无锡太湖合影和1949年南京照片,记录他们共同时光。纸条的“侬妹”昵称,源于早年书信。她读罢后双手紧握,胸口起伏,邻居送粥时她浅尝几口。儿子安排车辆时,她站起拉直毛毯边缘。 一个月后,1966年9月14日,吴镜侬在家中服下同样安眠药,门厅留纸条给女儿谢恒:“女儿,我走了,去追赶你的父亲,他孤单无依,我去陪他。”中午谢恒敲门无应,用钥匙进入,发现母亲身影和空瓶。她急呼邻居,谢学锦赶到确认无望,担架抬出时秋风吹起落叶。 子女齐聚后,清点物品,将两张纸条合置信封锁抽屉。谢恒擦拭门厅,骨灰坛并排放置柜顶,点香时烟雾交织。谢家荣的陆相生油理论编入教材,指导松辽盆地钻探,油井产量逐年增加。淮南煤田机械开采,福建铝土矿运出港口,栖霞山铅锌矿冶炼厂持续运转。 1988年科学院礼堂座谈会,同事投影旧地图,朗读报告节选,学生分发论文集。1998年栖霞山竖立碑石,刻铭文,子女揭幕时树影晃动。谢学锦转入地质教育,课堂演示父亲样本,谢恒整理档案,分类岩芯照片。资源区开发延续,坐标图纸作参考,支撑能源链条。 谢家荣夫妇离去后,家庭重组,儿子们分散北京各地,继续各自职业。地质界每年缅怀他的勘探路径,从玉门到大庆,形成完整理论体系。铝土矿脉数据至今用于工业规划,煤田储量报告指导开采深度。他的教育方法影响后辈,学生中多人成为院士,推动矿床学进步。

0 阅读:5
文山聊武器

文山聊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