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网上吵翻天,很多网友骂骂咧咧反对给国外发钱发物資。大家主要担心两件事,一是咱们花大钱援助的国家,现在正跟我们在南海对着干;二是前线战士还住在铁皮房子裡,吃饭都要自己下厨,装备也落后得很。 有帖子说得硬气:"宁可支援边防,也不养野心家"。评论区大部分人都同意,说要是敌人用咱们的钱买武器,那不跟自己人过不去? 网友的愤怒和担忧情有可原,谁都不愿看到善意被辜负,更心疼守护家国的战士受委屈。 中国的对外援助从不是“撒钱”,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明确,不附加政治条件、量力而行是铁原则。 2025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安排国防支出1.81万亿元,同比增长7.2%,军费保障力度持续加大。 增加的国防开支专门用于改善部队生活保障、推进装备现代化,让战士们无后顾之忧守边疆。 如今边防哨所早已不是“铁皮房”,保温营房、集成厨房全覆盖,高原哨所也能吃上新鲜蔬果。 詹娘舍这样的高海拔哨所,虽仍处悬崖峭壁,但供氧、供暖、物资补给系统已全面升级。 解放军装备迭代速度世界瞩目,航母、隐形战机、先进导弹列装,国防实力稳步提升。 对外援助与国防建设并非对立,2023年中国对外援助金额占GDP比重极低,远低于国防投入。 那些说“援助国家买武器对付中国”的说法,忽视了援助多是民生项目,比如巴基斯坦中巴友谊医院。 这座2024年投入运营的医院,已为当地15万人次诊疗,这类援助根本无法转化为军事资源。 少数国家在南海的挑衅,恰恰需要通过国际合作争取更多支持,孤立真正的“野心家”。 中国援助始终坚持共赢,帮助非洲修建铁路、医院,既解决当地困境,也为中国企业开拓合法市场。 大国担当不是空谈,在发达国家援助持续下滑时,中国的稳定支持给世界注入确定性。 国防支出依法纳入预算,经人大审查批准并公开透明,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网友“宁可支援边防”的心声,正是国家的行动方向,国防和民生始终是优先保障领域。 真正的国家安全,既要硬实力守护疆土,也要靠国际合作拓展发展空间,两者相辅相成。 那些质疑援助的声音,多是被片面信息误导,看清援助本质就会明白其长远价值。 中国从不做“冤大头”,对忘恩负义、挑衅中国的国家,援助政策会及时调整,坚守底线。 边防战士的奉献值得所有人敬重,国家从未忽视他们的保障,持续投入让戍边条件越来越好。 对外援助是大国责任的体现,也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需要,符合中国长远发展利益。 我们既要守护好家园,也要以开放姿态拥抱世界,这才是大国应有的格局与担当。 网友的监督让政策更完善,既保证援助的公益性,也确保国防投入用在实处,形成良性互动。 国家的每一项决策都经过深思熟虑,平衡眼前利益与长远发展,兼顾国内需求与国际责任。 相信随着信息越来越透明,大家会更理解国家的战略考量,共同支持国防建设与国际合作。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