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根本不缺稀土,全世界都能挖!”美国首富马斯克语出惊人,可他接下来的一句话,直接把美国人整破防,他表示但挖出来的稀土,全都得送到中国加工…… 全球供应链一夜之间绷紧弦,美国企业盯着手机屏幕发愁:稀土这玩意儿,本土明明埋着不少,为什么还得千里迢迢送去东方加工? 稀土这东西就是高科技的“维生素”,没它电动车转不动,导弹飞不远。2025年4月4日,中国商务部一纸公告,对七种重稀土氧化物、合金和磁体出口加了许可审查。这步棋是针对美方关税壁垒的反制,立马让国际市场炸了锅。美国那边,国会山上议员们翻着报告直摇头,企业高管们紧急开会,供应链卡壳的风险让投资者睡不着觉。 硅谷的科技公司首当其冲。特斯拉的Optimus机器人项目,本来计划大干一场,结果电机部件供应跟不上。国防承包商也急眼了,F-35战机的磁体材料眼瞅着要断货。国际能源署的报告摆在那儿,美国稀土储量全球第二,可加工能力不到1%。这差距不是天生的,而是美国自己当年一念之差埋下的雷。 上世纪80年代,美国企业嫌稀土提纯太脏太累,废水废渣一大堆,环保法规一压成本就爆表。干脆就把这活儿外包了,技术图纸打包送走,产业链核心环节拱手让人。中国接手后,没抱怨一句,而是埋头苦干。科研人员从实验室起步,一步步攻克难题,开发出串级萃取法,分离重稀土的效率翻了好几倍。 如今,中国稀土专利占全球七成以上,产业链从挖矿到成品一条龙。环保上也搞定了,废水循环用,废渣变建材,成本降下来,品质还上去了。芒廷帕斯矿区,美国唯一的稀土开采点,年产几万吨矿石,可这些原矿挖出来后,照样得打包运中国。海运费加加工费,总价还比本土建厂便宜。为什么?因为美国重启生产线,得砸钱砸技术,还得过环保关,短期内玩不转。 4月23日,特斯拉季度财报电话会成了焦点。马斯克坐在那儿,面对一堆分析师的追问,直奔主题。先扔出一句重磅:“美国根本不缺稀土,全世界都能挖。”这话说出口,美国听众估计心里一松,以为本土复兴有戏了。可马斯克顿了顿,又补刀:“但挖出来的稀土,全都得送到中国加工。”这下子,会议线上一片安静,分析师们面面相觑。 马斯克这人,商人本色,算盘打得精。他点明的事实,特斯拉自己就深有体会。Optimus项目的电机,需要高性能稀土磁铁,北京那边要求出口许可,得保证不用于军用。特斯拉团队跑断腿,协调许可证,确保生产线不瘫。马斯克还说,稀土矿石是多种元素混在一起的“土疙瘩”,光挖不加工,就是一堆废物。分离提纯这活儿,中国干得最溜,美国追了这么多年,还卡在瓶颈上。 这事儿闹大后,美国媒体铺天盖地报道。华尔街日报分析,美国国防部有计划,想建战略储备,可专家摇头:打破中国垄断,至少得十年。巴伦周刊直言,中国控住85%的加工产能,美国的资源优势成空谈。路透社报道,中国已经在设计新许可制度,加快合规出口,但不会全盘让步。这博弈里,美国的尴尬显而易见:喊口号容易,实打实建链条难。 回想历史,美国当年外包决策,看似省事儿,实则丢了饭碗。中国捡起这“烫手山芋”,靠自主创新变废为宝。徐光宪院士的串级萃取法,就是活生生的例子,针对重稀土的化学特性,一层层剥离,纯度高达99%。美国实验室试了半天,没辙。结果芒廷帕斯矿的矿石,去年一批还是偷偷运中国加工。 稀土博弈,说到底是产业实力的较量。美国有资源,中国有技术,这格局短期难变。中国这边,继续推绿色转型,产业链更稳更牢。2025年上半年,稀土出口许可运行顺利,合规企业拿证快,供应链没大乱。美方抱怨归抱怨,订单还得照来。 这场风波,让人看清本质:科技自立是硬道理。马斯克一语道破天机,美国人破防不奇怪,关键看怎么醒悟。产业竞争力,不是靠资源堆,而是技术链护航。中国走过的路,证明了自主创新的底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