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的基本国情是不同的。俄罗斯不缺粮食,不缺能源,关起门来是可以过日子的,而且它

御史流芳悠久 2025-11-12 15:43:11

中俄的基本国情是不同的。俄罗斯不缺粮食,不缺能源,关起门来是可以过日子的,而且它的经济一直一般,普通民众对此没有太大的期待。 俄罗斯的国土面积全球第一,17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森林、矿产、油气资源多到数不清。   地下埋着的矿产资源更是俄罗斯的底气。天然气已探明储量占全球总探明储量的25%,妥妥的世界第一,境内像亚马尔-涅涅茨克这样的大型气田,常年给国内外市场稳定供货。   石油探明储量虽说没天然气那么突出,也占了世界总储量的9%,西西伯利亚油田、秋明油田这些老油田的产量,足够支撑国内能源消耗和大规模出口。   除了油气,俄罗斯的固体矿产也很出色,铁、镍、锡三种矿产的储量全是世界第一,黄金储量排第三,煤和铀的储量也分别进了世界前五和前十,这样的矿产种类几乎把工业发展需要的各类基础原料都覆盖了。   资源丰富直接让俄罗斯有了很强的自给能力,这一点在粮食和能源这两个老百姓最基本的需求领域里看得最清楚。   俄罗斯的耕地面积大,黑土区的土壤特别肥沃,给农业生产创造了好条件。   俄罗斯农业部最新预测显示,本农业年度(2025年7月1日至2026年6月30日)里,该国粮食总产量能稳定在1.35亿吨,其中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预计产量能达到8800万到9000万吨。   满足国内约1.4亿人口的消费后,俄罗斯还能大量出口,本农业年度的粮食出口量预计有5300万到5500万吨,单小麦出口就有4300万到4400万吨,这样的粮食自给率和出口能力,让俄罗斯在全球粮食市场里一直有重要地位。   能源领域的自给能力更是俄罗斯的强项。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产量常年在世界前列,国内工业生产、居民供暖、交通运输等方面的能源需求完全能自己满足。   不光如此,能源出口还是俄罗斯经济的重要支柱,就算国际能源市场有波动、外部环境有变化,俄罗斯也能通过调整出口方向保持稳定收入。   和俄罗斯比起来,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2024年石油对外依存度还高达71.9%,原油进口量达到5.53亿吨;粮食方面,中国也得大量进口才能补够缺口,2024年一年就进口了1.05亿吨大豆,其中从巴西进口的比例就有71.1%。   这种资源上的绝对优势,让俄罗斯有了“关起门也能过日子”的硬实力。   一方面,在民生保障上,粮食和能源这两个最基本的需求能完全自给,不会因为外部制裁或者贸易壁垒就出现短缺。就算国际粮食价格涨得厉害,俄罗斯国内的粮食供应和价格也能稳住,老百姓的基本生活不会受太大影响。   另一方面,在工业生产上,丰富的矿产资源给俄罗斯的重工业、军事工业等核心产业提供了充足原料,就算减少从国外进口原料,国内关键的工业体系也能正常运转。俄罗斯军工产业能保持世界领先,很大程度上就靠国内完整的矿产资源供应链撑着。   但俄罗斯的经济发展一直比较平缓,和它丰富的资源条件不太匹配。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经历过大幅波动,虽然21世纪初借着国际能源价格上涨有过一段快速增长,但整体经济结构还有明显短板,过度依赖能源和原材料出口的情况一直没根本改变。   国际能源价格每次大幅波动,都会直接影响俄罗斯的经济增速和财政收入,这种对资源出口的高度依赖,让俄罗斯经济没足够的抗风险能力。   俄罗斯百姓清楚知道自己国家的资源优势,他们明白这种优势能给国家提供稳定的发展基础。在国际局势复杂多变的现在,俄罗斯老百姓更关心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对经济发展的要求更多集中在提高就业质量、增加实际收入这些具体方面,不是不切实际的高增长目标。   这种理性的期待,也让俄罗斯社会在经济面临外部压力时,能保持相对稳定。   再看中国,国情就完全是另一种样子。中国国土面积也大,但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就决定了中国必须靠对外开放、参与全球产业链分工来发展。   中国经济过去几十年实现了高速增长,老百姓对经济发展的期待比较高,对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更迫切。这种差异,让中俄两国在发展路径、政策方向上有完全不同的选择。   俄罗斯的资源条件给了它“关起门过日子”的底气,而长期的经济现实让老百姓形成了理性的期待。   这种国情特点,既让俄罗斯面对外部挑战时有很强的抗压能力,也决定了它的经济发展需要突破结构性瓶颈。中俄两国的国情没有好坏之分,只是各自历史、地理、人文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尊重这种差异,正是两国开展务实合作的重要基础。

0 阅读:3

猜你喜欢

御史流芳悠久

御史流芳悠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