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当着美国五星上将的面,直接“掀桌子”了? 他说,到年底,中国的发电量,是美国的2.5倍。 整个五角大楼,沉默了...... 这样的数字背后,是全球电力格局的深刻变化。电力早已不是简单的照明工具,而是支撑所有领域运转的核心基础,不管是军事装备、科技研发,还是日常生产生活,都离不开稳定充足的电力供应。 现在全球范围内,中国的发电量已经占到了三分之一,按照当前的增长趋势,未来还有可能达到美国的 4 倍。 国家能源局数据表明,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近22亿千瓦。其中,风电与太阳能发电装机总量突破17亿千瓦,占全国电力总装机半数以上,彰显绿色能源发展强劲态势。 从具体发电数据来看,中美之间的差距十分明显。据美国能源信息署预测,2025 年美国全年用电量将达 4.201 万亿千瓦时。 反观中国,仅前三季度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便达 3.10 亿千瓦,较去年同期增长近五成,展现强劲发展态势。 在人均用电方面,中国每人每年能用五千多度电,美国则是四千多度,而且中国的风电、太阳能发电规模还在持续扩大,电力设备的生产和供应能力在全球也占据重要地位。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其屋顶被光伏板尽数覆盖,每年可发电达 1100 万度。毗邻的储能超级工厂亦在加装光伏设备,预计一年能额外增加 600 万度电,尽显绿色能源利用之效。 中国的电网能够实现大范围互联互通,面对极端天气时也能保持稳定,而美国的电网则显得分散又老旧,70% 的输电线已经使用了超过 25 年,不同地区的电网之间甚至不能互通,导致电力输送效率大打折扣。 美国不少电力设备需要从中国进口,而中国已经实现了电力设备的自给自足,从生产到安装都能自主完成。 全球的电力需求正在快速增长,尤其是科技产业和大型企业对电力的消耗越来越大。今年,特斯拉位于德克萨斯州的超级计算中心电力需求已达 130 兆瓦。 随着业务拓展,在未来 18 个月内,其电力需求预计将大幅攀升至 500 兆瓦。美国方面预计,未来五年需要新增相当于近 10 座三峡电站的电力供应,才能满足人工智能基建等领域的需求,但受制于多种因素,传统能源很难跟上这个增长速度。 中国在电力供给方面找到了高效的解决方案,“光伏 + 储能” 的组合成本大幅下降,已经成为性价比很高的选择。 而美国在传统能源产能和新能源发展上都面临瓶颈,难以快速提升电力供应能力。同时,电力的重要性还延伸到军事领域,现代战争中的各类装备都需要大量电力,电网的稳定性直接影响装备的作战能力。 未来各国在电力领域的竞争,不只是看发电总量的多少,还包括电网的运行效率、用电的高效程度以及节能水平的高低,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电力领域的综合实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