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吕正操麾下一个营被日军包围,他正要率部营救,谁知军长却发来电报:“这个营不用管了,就让他们自生自灭吧!” 1937 年河北束鹿县战壕里,吕正操攥着电报指甲嵌进掌心:“让一营自生自灭?绝不可能!” 电报落款是五十三军军长万福麟,此时他的六九一团一营正被日军团团围住。 那年深秋,日军重兵包围五十三军六九一团一营,炮声震得地面发颤。 他攥着电报在战壕里踱步,眼前闪过一营战士冲锋时的身影 —— 这群东北子弟,离家千里只为抗日。 “战士们把命交给我,我不能眼睁睁看他们送死!” 吕正操对参谋说,当场撕碎电报。 当晚,他挑选两百名精锐,带着绳索和手榴弹,借着夜色向包围圈摸去。 日军岗哨的探照灯扫过,他们立刻趴在麦田里,冻土硌得膝盖生疼也不敢动。 “等下我喊‘冲’,你们先炸掉西边的机枪巢!” 吕正操压低声音,把帽檐往下压了压。 随着一声爆响,机枪巢哑火,他带头冲锋,大刀劈向惊慌的日军哨兵。 包围圈里的一营战士听见熟悉的冲锋号,立刻端起枪反击,内外夹击撕开缺口。 突围时,一名小战士腿被打穿,吕正操二话不说背起他,深一脚浅一脚往外冲。 三小时激战,终于带出残余的八十多名战士,每个人身上都挂着伤。 几天后,军部来电斥责他 “抗命”,要他赴北平检讨,吕正操却有了新想法。 “跟着不把战士当人看的部队,打不了胜仗!” 他召集全团,宣布脱离五十三军。 1937 年 10 月,他将部队改编为人民自卫军,在冀中平原竖起抗日大旗。 百姓们听说来了抗日的队伍,纷纷送粮送衣,有的还主动加入,队伍很快壮大。 他发明 “地道战”,带领百姓挖了数万里地道,既能藏兵又能伏击,让日军吃尽苦头。 1938 年,部队编入八路军,他任冀中军区司令员,指挥了百余次伏击战,歼敌数千。 百团大战时,他率部破坏正太铁路,炸毁日军列车,切断敌人补给线。 当地百姓编歌谣:“吕司令,打鬼子,地道里藏,铁道上忙,鬼子见了心发慌。” 新中国成立后,他转身投身铁路建设,主持修建鹰厦铁路,打通东南交通要道。 1958 年,他又牵头建设包兰铁路,在沙漠里筑起 “钢铁长城”,解决西北运输难题。 晚年的他仍关心国防,常给年轻军官讲抗战故事,反复强调 “兵为根本”。 2009 年,106 岁的吕正操在北京逝世,临终前还念叨着 “冀中的乡亲们”。 如今,冀中地道战纪念馆里,还陈列着他当年用过的望远镜和作战地图。 河北束鹿县的小学里,老师会给孩子们讲 “吕爷爷救战友” 的故事,教他们什么是担当。 从抗日名将到铁路建设者,吕正操用一生证明:真正的英雄,永远把家国和百姓放在心里。 他的名字,早已刻在抗战史和新中国建设史上,成为代代相传的精神坐标。 参考资料: 《百岁上将吕正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