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1年,戚继光在外偷偷纳了小妾,并生了5个儿子,妻子王氏得知后,抄起一把长刀

炎左吖吖 2025-11-12 10:14:08

1561年,戚继光在外偷偷纳了小妾,并生了5个儿子,妻子王氏得知后,抄起一把长刀就向外冲去,跑到威继光门前,一脚踹开房门,大声说道:“今天我非杀了你不可!” 戚家宅院内,戚继光正攥着一封家书来回踱步。 信里说,他藏在城外的三个小妾,竟陆续生下了五个儿子。 此刻,前院他的正妻王氏已抄起长刀。 “今日非杀了这负心人!” 她踹开房门时,戚继光正跪在案前。 王氏不是普通农妇。 她父亲是义乌守备,自幼习箭能穿杨,管家能算清三十六路商号的账。 十七岁嫁戚继光时,戚家穷得连聘礼都凑不齐。 而十七岁的戚继光刚承袭父职,穿的官服补丁摞补丁,家里米缸见底。 可王氏不嫌。 新婚夜她把陪嫁的金镯子熔了,打了两把腰刀送丈夫。 “你保家卫国,我守好后方。” 此后十年,她跟着他南征北战。 他在台州抗倭,她变卖嫁妆凑军粮。 他夜袭敌营,她在营后缝补铠甲。 最险的一次,新河城被倭寇围困,她裹着红绸裹腿,带着百个妇人披甲举刀,站在城墙上喊:“我义乌女人没怕过!” 吓得倭寇以为援军到了,连夜撤退。 朝廷赐她“淑勇夫人”时,她正蹲在军帐里给受伤的士兵裹伤:“这是该做的。” 那时的戚继光,会在她缝补时递盏热茶,会在她累极了背她回帐。 “有你在,我打仗都少了顾虑。” 谁都以为,这对夫妻定会长相厮守。 变故始于戚继光三十岁那年。 明律规定“四十无子可纳妾”,可戚家三代单传,戚继光又是世袭军职,香火传承压得他喘不过气。 他先是在南边剿倭时收了沈氏,接着又纳了陈氏、杨氏。 为瞒住王氏,他总说“军中事务忙,住营里方便”,可纸包不住火。 压垮王氏的是远房亲戚的一句醉话:“戚家那几个小崽子,长得可像戚将军了!” 她连夜翻出丈夫的公文,发现近三年他总以“军务”为由在义乌、绍兴停留。 原来不是公务,是去小妾处。 1561年冬,她揣着刀冲进军营时,戚继光正抱着刚满月的儿子逗弄。 见她提刀闯入,他跪下来:“我是为了戚家香火……” 这一跪,让王氏彻底清醒。 她不是不能理解“传宗接代”的压力,只是寒心十年里她为他挡刀枪、理家事,甚至用命守城,到头来,自己连“妻子”的名分都要和几个妾室分。 那把刀最终没落下。 王氏收了刀说:“把陈氏的儿子过继给我,算我戚家嫡子。” 戚继光如释重负,连忙应下。 可从那天起,王氏变了。 她不再过问军务,戚继光来商量战术,她只说“你定”。 不再同桌吃饭,他端来热汤,她让丫鬟端走。 家里大小事,她只让下人传话。 戚继安国出生后,她勉强认了这个“嫡子”,教他读书骑马,可心里总像堵了块石头。 1578年,戚安国染痘疹夭折。 王氏守灵七日七夜,粒米未进。 灵堂撤去那天,她收拾了半箱细软对管家说:“回义乌。” 戚继光追来,跪在她脚边:“我是被逼的,你看看安国……” 她摇头:“安国走了,我心里的最后一点热乎气也没了。” 这一年,戚继光因张居正倒台被贬广东,王氏没去送。 她在义乌老宅的账册上记:“夫贬广东,不往。” 戚继光晚景凄凉。 在广东任上,他连买药的钱都没有,只能卖掉祖传的铠甲。 1588年,他在登州的破屋里咳血而亡,身边只有一个老仆。 朝廷追谥“武毅”,可这荣耀,王氏再没看过一眼。 有人说她心狠,有人说她可怜。 直到多年后,王氏的陪嫁丫鬟拿出那本陪了她五十年的账册。 从绍兴嫁妆的每一笔开销,到戚继光每封家书的日期,再到戚安国夭折时她买的纸钱数目,记得比谁都清楚。 最后一页,她写着:“丈夫非恶人,唯道不同。” 王氏活了七十二岁,无疾而终。 临终前,她把账册交给侄女:“别说是我写的,就说他戚继光,欠我一场明白。” 这段被史书轻描淡写的婚姻,藏着最真实的人性。 戚继光不是负心汉,他只是被“传宗接代”的枷锁压弯了腰。 而王氏也不是泼妇,她只是用最决绝的方式,守住了作为妻子的尊严。 有些错,一旦犯了,一生都还不清。 有些伤,即便愈合,也永远留着疤。 就像王氏最后说的:“我可以陪你吃苦,但不能陪你丢了自己。” 毕竟,比“戚夫人”更重要的,是“王氏”自己。 主要信源:(手机凤凰网——戚继光是民族英雄,为何妻子王氏却坚持休夫?原因让人羞愧 中国新闻网——抗倭名将戚继光为何惧内?因斩杀儿子感觉内疚)

0 阅读:1
炎左吖吖

炎左吖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