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丈夫车祸离世,妻子整理丈夫的遗物时,发现在家住了6年的保姆竟然是丈夫的情人,妻子气炸了,起诉保姆退回丈夫6年来转给她的13万。保姆委屈地说:我照顾你6年,一天才花到45块钱!这是他支付给我的工钱! 小丽和老王结婚多年,女儿长大后在外生活,原本平淡的日子,被一场突发的脑出血打乱了,几年前,小丽突然中风,虽捡回一条命,却落下了严重的后遗症,经鉴定是二级精神残疾,生活基本没法自己照料。 老王要在外打工赚钱,家里离不开人照顾,思来想去,他找了个和夫妻俩同龄的保姆,保姆刚上门时,小丽和女儿都挺满意。 这一照顾就是6年,这6年里,老王大部分时间都在外地打工,每月按时寄钱回家,家里的大小事,基本都靠保姆打理。 小丽没法下床,对外界的事知之甚少,只觉得保姆待自己好,女儿在外地工作,偶尔回来探望,看到母亲被照顾得妥当,也对保姆多了几分信任。 谁也没料到,这份看似安稳的日常背后,藏着小丽和女儿都不知道的秘密,而老王的突然离世,让这一切彻底暴露在阳光下。 2023年的一天,老王在打工途中遭遇车祸,当场离世,女儿赶回家处理后事,在整理父亲的手机时,手指划过屏幕,一个备注让她瞬间愣住,给保姆的备注竟是“老婆”。 她带着疑惑点开聊天记录,里面满是亲昵的话语,甚至还有“等小丽百年后我们就在一起”的约定。 更让女儿心凉的是,她在父亲的相册里,翻到了好多张和保姆的亲密合照,两人在公园牵手散步,在饭店里并肩吃饭,甚至保姆女儿出嫁时,父亲竟以“长辈”的身份站在婚礼台上,笑得格外开心。 女儿强压着怒火核对父亲的转账记录,结果发现,从保姆上门的第二年起,父亲断断续续给保姆转了13万元,金额从几千到几万不等,时间也没什么规律。 女儿把这些发现告诉了卧床的母亲,小丽没法说话,只能靠流泪表达自己的愤怒和委屈,看着母亲的样子,女儿决定替母亲维权。 她以母亲监护人的身份,拿着转账记录和聊天截图,一纸诉状把保姆告到了法院,要求保姆退回这13万元,理由是这笔钱属于父母的夫妻共同财产,父亲无权擅自转给外人。 保姆接到法院传票时,显得又委屈又愤怒,她赶到法院,一见到小丽的女儿就红了眼,女儿带着证据提起诉讼,可保姆却并不认账,反而拿出了自己的“理由”,这场围绕13万元的争执,很快走到了法庭上。 庭审现场,双方的争议焦点很明确,老王转给保姆的13万元,到底是“工资”还是“不正当赠予”? 小丽的女儿率先拿出依据,她强调父亲的转账来自工资收入,属于父母共有财产,父亲没跟母亲商量就转给保姆,既侵犯了母亲的财产权,也违背了公序良俗,这笔赠予应该无效,保姆必须全额退回。 保姆则当庭拿出一沓厚厚的单据,有超市买米面油、蔬菜水果的小票,有药店买成人纸尿裤、护理用品的发票,还有她给老王转账3万元的记录。 “这6年里,你妈日常开销都是我先垫钱,连老王有时候周转不开,我都借过他钱!”保姆的声音带着哽咽,“我照顾你妈6年,一天24小时待命,13万摊到每天才45块,这难道不是我该得的工钱?” 为了证明自己的说法,保姆还请了小丽的几位邻居出庭作证,邻居们说,确实很少见到小丽的女儿回家,反倒是保姆的儿女常来帮忙,有时候还会给小丽带些零食,大家都知道老王找了人照顾小丽,但具体给多少工资,没人清楚。 法院审理后,给出了清晰的认定,首先保姆主张的“工资”不成立,老王的转账时间随机、金额不固定,不符合工资“定期、定额”的特点,且保姆没能提供双方签订的雇佣合同或工资约定。 其次老王与保姆存在不正当关系,他将夫妻共同财产转给保姆,属于擅自处分,违背公序良俗,赠予行为无效,保姆本应全额返还。 但法院也考虑到实际情况,保姆确实照顾了小丽6年,从成人纸尿裤的购买记录能看出,她承担了部分护理开销,且曾给老王转款3万元。 最终法院作出“情理兼顾”的判决,扣除保姆已支出的合理费用和转给老王的3万元,结合她的护理付出,酌定保姆退回小丽6万元。

不工
应该给保姆开工资,6年15万不能再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