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局彻底崩了!乌军精锐被一口吞下,特朗普却突然要找普京聊聊。这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整个战局似乎正被一只无形的手,推向一个无人能预测的深渊。 红军城前线的炮火,已经猛烈到了令人窒息的程度。就在11月6日至7日,俄军单日发起的地面猛攻竟高达87次! 这个数字,占据了整个俄乌战线当天总战斗场次的三分之一以上。 所有迹象都表明,红军城已成为俄军势在必得的战略核心。 俄军的战术极为阴险,他们并未将包围圈完全封死,而是采用了经典的“围三放一”打法。 这个战术的险恶之处在于,它故意在西北方向留出一个看似能够逃生的缺口。 这不仅不是生路,反而是一个精心布置的死亡陷阱,专门引诱乌军的增援部队前来送死。 果不其然,乌军一支特种部队在试图救援被困的北约指挥官时,乘坐的直升机被俄军精准击落。 机上11名队员无一生还,俄军的“瓮中捉鳖”战术再次得手。 截至11月10日,俄军已经牢牢控制了红军城约70%的城区。 在短短24小时内,他们就夺取了64座坚固的建筑物,将乌军残余力量死死压缩在东北部一个仅有6平方公里的狭长走廊里。 城内约5500名乌军守军,包括多个营级单位,已彻底陷入绝境。 他们面对的俄军兵力,形成了悬殊的1:8绝对优势。守军的水电、粮食和弹药供应已完全中断。 更致命的是,乌军的士气似乎已经崩溃。 装备了法式武器的精锐部队,第155旅,在弹尽粮绝后选择了集体缴械投降。这无疑是对基辅高层的一记响亮耳光。 红军城对于乌克兰的意义,远非一座城市那么简单。 它是整个顿巴斯防线“三大支柱”之一,是乌军东部战区的后勤命脉。两条铁路干线和密集的公路网在此交汇。 它的失守,意味着乌军在东部的整个防御体系将发生系统性崩塌。 邻近的塞维尔斯克等战略要地,瞬间暴露在俄军的兵锋之下,被合围只是时间问题。 在军事高压之下,俄军的心理战也玩得炉火纯青。 普京突然下令在红军城实施临时停火,并罕见地邀请包括乌克兰记者在内的国际媒体进入战区采访。 此举“杀人诛心”,意图再明显不过。就是要向全世界直播俄军的绝对控制权,从舆论上彻底击垮乌克兰的抵抗意志。 俄国防部发布的乌军投降视频,更是让守军的心理防线雪上加霜。 然而,就在红军城战役进行到白热化阶段时,大洋彼岸的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却突然横插一杠。 他于11月7日会见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后,一改此前态度,表示希望推进在布达佩斯与普京的会晤。 要知道,就在10月22日,特朗普才刚刚取消了会晤计划。 俄方对此的回应也颇为耐人寻味,表示“仍有兴趣”,但需要“周密筹备”。这番外交辞令背后,是双方的极限拉扯。 据透露,特朗普的谈判底牌,是希望以乌克兰放弃顿巴斯为代价,换取俄军从扎波罗热和赫尔松撤离,从而实现所谓的“冻结战线”。这显然是俄方无法接受的。 普京的目标,是要求国际社会承认其对顿巴斯及所有已占领土的控制权。 红军城战场上的压倒性胜利,正是他即将摆上谈判桌的最强谈判筹码。 红军城的陷落,几乎必然会成为加速美俄谈判的催化剂。 一旦俄军完全控制顿巴斯,普京将在后续的任何谈判中都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乌克兰将面临“以土地换时间”的痛苦抉择。 与此同时,乌克兰的危机并不仅限于红军城。 在北部的库皮扬斯克方向,俄军“西部”集群已成功控制了奥斯科尔河的关键渡口,兵锋直指哈尔科夫州门户,乌军侧翼承受着巨大压力。 更糟糕的是,进入11月以来,俄军发动了第九轮对乌克兰能源系统的大规模空袭。 波尔塔瓦州的变电站被彻底摧毁,导致包括基辅在内的全国多地再次陷入大规模限电。 这不仅严重影响了民众生活,更沉重打击了乌克兰本已脆弱的军工生产能力。 凛冬将至,能源危机与军事失利双重叠加,正在无情地消磨着乌克兰民众的抗战意志。 可以预见,俄军将借助红军城大捷的东风,在冬季展开更大规模的攻势,斯拉维扬斯克等重镇将是下一个目标。 而乌军则必须在兵员短缺、西方援助迟缓的困境下,艰难地重组防线。 红军城战役,已经超越了一场单纯的战术战斗,它成为了整个俄乌冲突的“风向标”。 它标志着俄军通过体系化的联合作战,重新夺回了战场的主动权。 而特朗普重启会晤的意向,则表明大国博弈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 战场上的胜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直接转化为外交谈判桌上的筹码。 这场战争的终局,或许比任何人想象的都更近,也更残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