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所料! 京东要接下最沉的压力担子! 京东现有员工超过90万人,预计到2025年11月港股总市值约450亿美元。 这哪是压力担子,简直是扛着一座“人力成本大山”在跑!咱先算笔直观账:腾讯7000亿美元市值才10多万员工,阿里4000亿美元市值也才10多万人,拼多多2000亿美元市值更是只有1万多人,京东倒好,450亿美元市值要养90万人,平均每1美元市值对应2000多名员工,这密度在互联网大厂里绝无仅有!90万人可不是小数目,相当于一个中等县城的总人口,光2024年前三季度人力总支出就砸了763亿元,是同期净利润的3.7倍,这钱花出去跟流水似的,压得京东喘不过气。 最磨人的是,这90万员工里,超七成是京东物流的一线小哥、分拣员、司机,全是实打实的“人力密集型”岗位。物流这行当,人力成本占比高达70%,京东还偏要当行业“异类”——不像四通一达按最低基数交社保,而是给全员全额缴五险一金,连退休员工都能领养老金,近年光一线退休人员就超1000人,苏州的陶叔从2007年自建物流就入职,干了17年带出无数徒弟,退休后照样有保障。可这份“厚道”背后是真金白银的压力,京东物流2024年成本收入比接近90%,意味着赚的钱几乎都要投回运营和人力里,利润空间被挤得薄如纸。 刘强东是真敢扛事,可压力也真没处躲!为了稳住团队,他一边砍高管10%-20%的现金薪酬,职位越高降得越多;一边给基层员工猛涨工资——2万名一线客服平均涨薪超30%,零售采销的固定薪酬近乎翻倍,还承诺外包员工转自有、延续司龄补贴和住房保障基金。这波操作圈粉无数,却让公司成本压力雪上加霜。更要命的是,核心零售业务还得靠国补“输血”,2024年Q4通电类商品15.8%的增速,全靠“以旧换新”国补撑着,补贴一停,2023年Q3增速直接跌到0%,这依赖性跟“吸毒”似的,根本不敢断。 这边老业务承压,那边新业务还在“烧钱开路”!刘强东硬着头皮进军外卖,上来就放大招:给全职骑手缴五险一金,连个人缴纳部分都由京东承担,给商家免全年佣金,还砸50亿营销费补贴用户。可外卖市场早是美团、饿了么的天下,两者合计占比98%,京东拼了半年,日均单量才接近2000万,连人家零头都不到。更坑的是,外卖投入还拖累了达达,2024年达达净亏损20.39亿元,亏损幅度扩大24.56%,相当于用老业务的利润给新业务“填坑”,越投越慌。 这里嵌三个专业知识点:第一个是“人力密集型企业的成本刚性”,京东物流这类业务的人力成本是固定支出,不像技术型企业能靠裁员快速降本,这是京东压力的核心根源;第二个是“电商行业的存量竞争与增量困境”,2025年电商市场规模虽达28万亿元,但增速放缓,抖音电商已经超越京东成为行业第三,存量里抢份额难,增量业务又要巨额投入;第三个是“业务协同的投入产出平衡”,京东想让外卖、即时零售和电商形成协同,但短期投入远大于收益,UE模型(单位经济模型)还没跑通,容易陷入“烧钱换规模”的死循环。 更让人揪心的是,京东的利润已经在“失血”。2025年Q2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才62亿元,同比直接腰斩,而拼多多同期运营利润率高达24%,京东零售利润率却才4%,连人家零头都不到。刘强东也急了,每周至少4天泡在公司,一年给管理层做1800人次培训,从采销打法到用户体验细节都亲自抓,还押注AI——投入1456亿元研发,跑通1.4万个智能体,想靠技术优化供应链、降低成本。可AI转化成利润需要时间,眼前的压力却刻不容缓,就像抱着一堆柴火赶路,既要防着火,又要往前冲。 互动点来了:你觉得京东这90万员工是坚不可摧的护城河,还是甩不掉的沉重包袱?另外,京东砸钱做外卖,真能从美团、饿了么手里抢下份额,还是只会越烧越亏?咱身边不少人用京东外卖是冲补贴,补贴停了还会继续用吗? 京东的压力,本质是“责任与野心的双重负重”。90万员工背后是90万个家庭的生计,京东不敢降福利、不敢裁基层,这是责任;想突破电商瓶颈、抢占外卖和即时零售赛道,这是野心。可450亿美元的市值撑不起这么大的摊子,人力成本的刚性、新业务的烧钱、行业竞争的残酷,每一样都像枷锁。但换个角度看,这压力也逼出了京东的韧性——全员社保的口碑、自建物流的履约能力、AI赋能的效率提升,这些都是短期烧钱换不来的护城河。刘强东敢接这担子,既是被逼无奈,也是胸有丘壑,只是这路注定难走,能不能扛过去,就看后续新业务能不能盈利,核心业务能不能摆脱对国补的依赖。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用户10xxx94
众包算我,想干不干
三块
外卖骑手几十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