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亿中国人养不起高速?8年亏空6万亿,美国高速免费却能盈利,美国的高速随便上,不收费,最后还能盈利,可中国的高速要收费,反而还亏欠,8年时间足足有6万亿的亏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就拿加州来说,每加仑汽油得缴约0.5美元的税,一辆年均开1.2万英里的私家车,一年单燃油税就得贡献300美元,这钱可不比中国的过路费少多少。 近几年美国养护成本涨了,各州更是玩起了“花式收钱”,加州的车辆年度注册费从2010年的46美元涨到2023年的160美元,涨幅超240%,华盛顿州还给新能源车每年收150美元额外牌照费,俄勒冈州都开始试点按行驶里程收费了,所谓的“免费”早就成了幌子。 而美国50个州每年燃油税加其他税费能收超600亿美元,刨去养护费剩下的400亿自然显得像“盈利”,但这钱其实是没算历史债务的账。 中国高速这6万亿亏空,压根不是“养不起”,而是钱全砸在了前期建设和债务利息上。中国高速起步晚但建得猛,现在总里程超18万公里,是美国的1.6倍,而且60%以上都是2000年后建的,正好赶上人工、材料、地价疯涨的年代。 2011年每公里造价还5067万元,2013年就涨到9082万元,现在山区路段随便一条都超1亿元。雅西高速桥隧比达55%,每公里造价超1.5亿元;贵州山区更夸张,挖隧道架桥梁,1公里得砸2个亿,这成本是美国中西部平原修路的六七倍。 就拿京沪高速来说,1262公里花了2100亿,平均每公里1.66亿元,这还只是建路的钱,后期维护的费用还没算。 更要命的是债务压力,中国高速70%以上的建设资金靠银行贷款,截至2024年底债务余额达7.8万亿元,每年光利息就得掏4000亿元,相当于通行费总收入的85%。 2022年全国高速通行费收了6630.5亿元,光还本付息就花了5298.3亿元,占了收入的80%,再加上1441.2亿元的养护和运营费,当年直接亏了661亿元。 这就好比你贷款买了套大房子,每月工资大半还房贷,剩下的钱不够交物业费,账面自然是亏的。云南有家高速公司更惨,每年收10亿过路费,还利息就得12亿,本金连影子都见不着。 运营里的猫腻也不少,好些高速公司的管理费比养护费还高,2013年运营管理支出457亿元,养护才390亿元。 审计都查出过笑话,有家公司编制就27人,实际在岗156人,人浮于事的成本全摊在了高速账上,还有公司把钱拿去建办公楼、炒房地产,这些钱最后都得算进“亏损”里。 更无奈的是“东部赚钱补西部”的政策,长三角、珠三角的盈利路段得贴补中西部的亏损路段,像云南、贵州那些山区高速,车流量还不到设计能力的30%,收的钱连收费站电费都不够,G7京新高速阿拉善段100公里就3个收费站,一天收入不够电费钱,这些亏空只能靠全国路网统着填。 还有那些免费政策,看着惠民,实则让高速公司雪上加霜。2023年春节7天,全国高速少收198亿,相当于白干两个月,可贷款利息、养护费不会因为免费就停,这些成本全得算进年度亏损里。 更关键的是中国高速要承担战略任务,新藏高速穿越无人区,每公里造价超2亿元,亏得一塌糊涂,但驻藏部队后勤保障效率翻了倍;G7高速拉动新疆棉花运输,让中国掌控全球60%的棉纺市场,这些战略价值根本没法用通行费衡量,可账面上却全是亏空。 说白了,美国高速是“老房子早还完贷,只交物业费”,中国高速是“刚贷款买了大house,还在还月供”,两者根本不是一个阶段的账。 美国高速优先连大城市,10%的县至今没通高速,不用担那些亏本路段的成本;中国非要搞“县县通高速”,哪怕是偏远山区也得修,这些路的社会效益远大于经济效益,但账面亏空就得实打实扛着。 这6万亿亏空,本质是为了快速铺起全球最大路网付出的代价,只是这账算在明面上,才显得格外扎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