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美国债务高达37万亿美元,还能养得起11艘航母?其实我们都被骗了,美国债务37万亿,已经不是天文数字,是宇宙数字了。 2025年8月刚破37万亿,俩月就飙到37.9万亿,每天25亿美元的增速比印钞机还快,每个美国人背着十多万美元债,却不妨碍海军拿着真金白银喂饱航母群,这背后全是算计。 11艘航母到底多烧钱。别以为建造成本是大头,福特级裸船价140亿美元只是首付,电磁弹射、核反应堆这些配件个个是吞金兽,把舰载机、护航舰、30年人员工资全算上,单航母编队全寿命成本轻松破千亿美元。 日常运营更要命,美国海军作战部长办公室的数据显示,一个航母打击群一年的燃料、弹药、维护费用就得30到45亿美元,11艘一年光“生活费”就近500亿,这还没算偶尔部署的额外开销——单次6个月海外部署每天就要花650万美元。 但这笔钱在军费里根本不算事儿。2025财年美国国防预算高达8498亿美元,后来参议院又追加到9610亿,海军单拿2576亿美元,相当于俄罗斯全年国防预算的三倍多。 航母群那点运营费,占海军预算的五分之一都不到,就算把建造成本摊进去,也只是军费蛋糕上的一小块。问题的关键在于,这笔军费本身就是“借”来的——2025财年联邦财政赤字1.4万亿美元,占GDP5.2%,远超3%的国际警戒线,所有超支部分全靠发债补上。 美国玩的是“以债养债”的魔术,而最大的“观众”就是自己人。很多人以为美债靠外国接盘,其实外国投资者只持有25%,剩下75%全在美国国内消化。 2025年8月的数据显示,国内持有28万亿美元左右,其中私人投资者占24.4万亿,社保信托基金这类政府内部机构还持有7.4万亿。 说白了,就是把老百姓的养老钱、储蓄钱拿来买国债,政府再用这些钱发军费养航母,等于用全民积蓄填军事窟窿。社保信托基金2024年底就持有2.721万亿美债,这些本是给退休人员准备的钱,现在成了债务接盘侠,到2034年可能就耗光,只能付79%的承诺收益。 更讽刺的是,债务利息已经成了吞金兽,却丝毫动不了航母的预算。2025财年美债利息支出预计达1.1万亿美元,占联邦支出的15%,超过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总和,位列第三大支出项目。 但国会两党不管债务多离谱,在军费上从来不含糊,特朗普搞税改让赤字增了2.4万亿,军费照样涨;债务上限谈判时别的开支能砍,国防预算总能过关,毕竟背后站着军火商和军方势力。 就像福特级航母明明成本超支、故障不断,从切割钢板到部署要等7年,纽波特纽斯船厂连合格焊工都招不到,却不妨碍政府持续砸钱,因为这是维持霸权的象征。 这套玩法能持续,全靠美元霸权兜底。航母是美元的“护航舰”,有11艘核动力航母在全球海域晃悠,各国才不得不储备美元、买美债,美国才能靠印钱还债。 2025年10月单月就发了5800亿短期国债和3200亿长期国债,每周发债超2000亿美元,敢这么嚣张就是吃定了美元的地位。 哪怕中国连续减持美债,从1.07万亿降到8700亿,日本也在抛售,美国照样能靠国内投资者接盘,本质上是把债务风险转嫁给本国民众。 最唬人的是“航母性价比”假象,表面看11艘航母年度开销占军费比例不高,实则藏着巨大隐性成本。 2025年海军2576亿预算里,不光养航母,还要维护核武器(一年492亿)、运营全球66个军事基地、供养37.5万驻军,这些都得靠债务支撑。 而所谓的“战备率”更是水分十足,11艘航母里随时能打仗的只有4艘,剩下7艘不是在大修就是等配件,花了海量资金却达不到预期战力,全靠宣传营造“强大”假象。 这就是37万亿债务养得起11艘航母的真相:用全民储蓄买国债,靠美元霸权拉接盘侠,拿民生开支换军费预算,把子孙后代的钱提前花在航母上,表面是超级大国底气,实则是拆东墙补西墙的骗局,等哪天国内接盘侠撑不住、美元地位动摇,这看似稳固的循环瞬间就会崩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