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突然宣布了!11月8日消息,泰国投资促进委员会秘书长纳立6日透露,泰国政府将推出50亿泰铢支持计划,加快企业转型与人才培养。 泰国政府这次可是下了血本,这30亿企业升级资金可不是乱花的,精准瞄准三个实用方向:用数字技术给老产业提效、砸钱搞研发、帮传统行业转做绿色产业。 申请条件划分得明明白白,普通企业只要投资够5000万泰铢就能申请,中小企业门槛更低,2000万泰铢就有资格,而且得是泰国人持股过半的本土企业才行,农业、汽车、医疗这些关键行业都能沾光。 资金补贴比例也很实在,换机器给30%补贴,要是用的是泰国本地生产的机器,直接给到50%,搞研发的话最高能报一半成本,每家公司最多能拿1亿泰铢,吸引力是真不小。 根据泰国投资促进委员会和企业的前期对接情况,估计能有三四十家企业报名,算下来每家平均能分到几千万泰铢,对于那些想升级设备的制造企业来说,这笔钱刚好能补上资金缺口,解燃眉之急。 那个“过渡贷款”就更懂企业心思了,毕竟补贴都是事后才给,企业升级哪能等得起?泰国投资促进委员会直接拉上银行协会合作,给出特别优惠利率,让企业先借钱周转,等补贴到账再还就行。 这招可太戳中企业痛点了,之前不少中小企业想换自动化生产线,就是因为前期投入太大、资金回笼慢,直接卡壳了。 就像2025年前九个月,泰国智能可持续产业的投资申请涨了49%,但很多项目都卡在资金流动性上,现在有了过渡贷款,这些想升级的企业总算不用看着机会叹气了。 这招泰国也不是第一次用了,之前泰航遇到危机时,就是靠过渡贷款续的命,这次把这经验用到产业升级上,显然是摸透了企业的运营节奏,知道哪里最需要帮一把。 人才培训计划也跟得特别到位,精准又实用,20亿泰铢要培养出10万技能人才,其中3万是还没毕业的学生,7万是已经上班的工人,覆盖的全是当下最缺人的领域。 课程也不是随便开的,得通过教育部认证,还得跟企业需求绑死。小米要在泰国建电动汽车工厂,当地高校立马跟着开了电池组装、智能车间运维的课程;华为和泰国AIS合作搞5G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实训模块马上就跟上了。 这可不是拍脑袋决定的,泰国劳工部之前就搞过四个月培训1.4万人的项目,光电动汽车领域就训了5520人,这次直接把规模扩到10倍,明显是尝到了精准培训的甜头。 要知道泰国现在的人才缺口真不小,人工智能、物联网这些领域缺40万人,之前有国家想雇几万泰国劳工,都因为技能跟不上黄了,这次大规模培训就是冲着填这个大坑来的。 泰国这么下血本,说白了就是被现实逼得没办法了。这些年泰国产业升级一直有点吃力,中小企业数字化率才32%,连新加坡的一半都不到,2024年制造业外资还降了12%,被越南、印尼甩在了后面。 2025年前九个月投资数据看着挺漂亮,1.37万亿泰铢的申请额同比涨了94%,但大多集中在数据中心这些基础设施上,真正能带动就业的制造业升级项目还不够多。 更要命的是,以前靠税收优惠吸引投资的老办法不管用了,只有20%的优惠真正到了中小企业手里,技能培训的补贴覆盖率也不到15%。现在直接砸真金白银,就是想把这些短板赶紧补上。 按照规划,这批资金要是用得好,电子产品里的本土零件占比能从45%提到60%,符合国际标准的中小企业能多30%,先进制造业占GDP的比重也能从18%涨到25%,这目标可是相当实在。 从申请时间就能看出泰国政府有多着急,所有申请都得在2026年1月前交,企业拿到钱12个月内就得完工,培训项目更是要6个月内做完。 这背后其实是想借着“Quick Big Win”政策快点出效果,毕竟东盟的产业竞争太激烈了,晚一步就可能被抢走订单和投资。 现在资金、方向、配套措施都摆得明明白白,就看企业和培训机构能不能接住这波红利了。要是真能把人才缺口补上、让本土企业跟上技术节奏,泰国想抢下东南亚先进制造中心的位置,还真有不少胜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