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突然爆出来说,中国每个月能造五十万架无人机,战争时期能拉到七十万,这直接让

恰似江楼月 2025-11-11 00:10:14

俄罗斯突然爆出来说,中国每个月能造五十万架无人机,战争时期能拉到七十万,这直接让西方惊呆了!因为整个西方加起来的产能都没有这么多,但我们的网友却不买账,说我们的产能被低估了,50万架可能只是义乌一个厂的产量,那么但问题来了,俄罗斯为什么突然拿中国的无人机产量说事呢? 想想看,整个欧美加起来,月产能勉强20万架出头,美国的Replicator计划才刚起步,计划三年内搞百万架,但现在连供应链都卡壳。英国媒体直接上头条,标题党玩得飞起,什么“东方工厂碾压北约产能”,智库报告里头分析师直摇头,讨论怎么追赶。欧盟那边也急眼,德国和法国军工企业股价小跌,政客们开会时直提“中国威胁论”。这报道来得太巧,正好赶上俄罗斯国内舆论炸锅,大家都在问军费花哪儿去了,怎么防不住这种廉价袭击。俄罗斯民众在社交平台上吐槽防空系统形同虚设,军方压力山大。 为啥这么说?义乌那边的无人机配件和组装厂多得是,小厂月产几千架不成问题,大点的流水线一开动,电池、电机、芯片全本土供货,效率高得吓人。网友贴数据,全国无人机企业超1.4万家,在用设备180万架以上,光大疆一家,去年出货量就破千万。不是吹牛,中国制造这块儿,产业链闭环,材料从上游矿产到下游组装,全程不卡脖子。相比之下,西方还得靠进口芯片,产能上天花板低多了。这反应接地气,透着自信,不是空谈。 那俄罗斯为啥偏偏这时候抛出这消息?说白了,有点转移视线的意思。空袭刚过,俄罗斯国内质疑声四起,民众看到几十万美元的无人机炸掉上亿的战机,自然不服气。军方得解释啊,总不能老盯着自己防空漏洞吧?拉中国出来当挡箭牌,就成了聪明招数:“不是我们不行,是对手背后有东方大产能撑腰”。这话说出去,既安抚了老百姓,又给国际上递话,暗示乌克兰的无人机不是孤立的,得防着更大规模。 俄罗斯卫星社这报道,表面夸中国,实际在给自己找台阶下。俄乌冲突打到现在,无人机成了消耗战的主角,俄罗斯自己产能有限,伊朗和朝鲜的货源也跟不上,急需新渠道。但中国这边立场稳,从头到尾没提供过军用装备,出口管制严着呢,只卖民用两用产品。俄罗斯这番操作,多少带点试探味儿,想看看北京会不会松口。结果呢,中国外交部照旧强调中立,不掺和军援。 这事儿还暴露了俄乌战争的深层逻辑。无人机这玩意儿,成本低、批量大、战术灵活,彻底颠覆了老一套空战规矩。过去各国拼第六代战机,砸钱上亿一架,现在几千块的FPV就能干脏活儿,不用飞行员,丢了也不心疼。乌克兰这波“蜘蛛网”行动,用木箱货车运无人机,伪装成建材,远程操控,精准钻空子。 俄罗斯损失惨重后,赶紧调飞机藏山洞,部署更多干扰器,但效果有限。国际评估显示,这类攻击让战略轰炸机成了活靶子,维修周期长,短期内补不齐。俄罗斯反击也猛,6月9日搞了史上最大规模无人机袭击,5438架次砸向乌克兰西部军用机场,基辅那边损毁几架米格-29。但整体看,战争节奏慢下来了,双方的无人机消耗战越打越烈,供应链成了胜负手。 西方这下坐不住了。美国陆军部长表态,三年内采购百万架无人机,招标会上供应商抢着秀样机。欧洲也跟进,法国和德国联合投资,目标追平东方速度。但差距摆着,西方工业基础重型化,灵活性差,中小企业少。台湾地区防务部门也警觉,采购大陆周边无人机侦察,评估低空威胁。全球看,这波报道像一面镜子,照出大国博弈的痛点。

0 阅读:97

猜你喜欢

恰似江楼月

恰似江楼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