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上鼠患成灾,美军使出浑身解数也毫无办法,最后使出杀手锏养猫灭鼠,不料猫咪和老

恰似江楼月 2025-11-11 00:10:12

航母上鼠患成灾,美军使出浑身解数也毫无办法,最后使出杀手锏养猫灭鼠,不料猫咪和老鼠反倒成了朋友。我军想了一个“笨招”,却彻底解决鼠患。 航母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海上移动的钢铁堡垒,吨位大,装备多,人员密集,一艘就能决定一场海战的走向。可偏偏这么个庞然大物,还让小小老鼠给搅和得鸡飞狗跳。鼠患不是新鲜事儿,早从二战时候就跟着航母上船了。那时候美军航母在太平洋上转悠,老鼠顺着补给船的缆绳爬上来,啃电线、污染食物,搞得士兵拉肚子发烧不说,关键是咬坏电路,影响雷达和通信,差点儿酿成大祸。到了现代,航母更大更复杂,鼠患也没少见。美军舰队全球巡航,停靠港口补给时,老鼠从陆上钻空子,数量蹭蹭上涨,一艘航母上能有上千只,藏在管道、舱壁里,繁殖快得像开挂。 美军对付鼠患,花样可不少。先是常规招数,老鼠药撒得到处都是,夹子安在鼠道上,粘板铺在角落。可这些东西在陆地上管用,航母上就拉胯了。老鼠聪明,闻着味儿就绕道,药饵吃一半不死全,夹子夹住的也就零星几只。航母空间大,管道密如蛛网,老鼠钻进去,士兵想找都费劲。更别提化学药剂了,用多了污染空气,影响人体健康,美军内部文件明确规定,舰上不能随便喷洒。接着他们上高科技,超声波驱鼠器装了一堆,这东西发高频声波,理论上老鼠受不了就跑。可实际呢?老鼠适应力强,几天后照样横行。红外线感应器也试过,监测鼠影自动触发陷阱,结果老鼠夜行性太强,白天躲着,晚上行动,设备跟不上节奏。人工巡查更累人,维修队天天钻管道,效率低,还增加安全风险。 最后,美军憋不住了,使出所谓杀手锏——养猫灭鼠。这主意听着靠谱,老鼠的天敌嘛。二战后,美军就零星试过,在一些驱逐舰上放猫,效果还行。可航母不一样,体量大,猫群得几十上百只。美军真干了,从港口领来猫,训练它们巡逻抓鼠。刚开始,猫活跃,逮住几只老鼠,士兵还挺高兴。可没多久,猫就变卦了。航母厨房有现成的鱼罐头、剩饭剩菜,比野外抓鼠省事儿多了。猫懒得动,趴那儿舔食儿,老鼠一看机会来了,又开始撒欢儿。有些猫甚至跟老鼠混熟了,互相不干扰,舰上报告显示,鼠患非但没减,反倒稳住了。美军评估后承认,这法子覆盖不了全舰,猫也管不住,干脆放弃。鼠患成了美军航母的顽疾,全球部署时总得带上灭鼠队,成本高不说,还分散精力。 反观我军,第一艘航母服役那会儿,也碰上鼠患。舰上刚建好,老鼠就从船坞缝隙溜进来了,啃包装、拉粪便,隐患不小。常规方法我们也试了,老鼠夹药饵用过,抓了些但没根治。关键时刻,有人想了个“笨招”,其实就是釜底抽薪,从源头堵死老鼠的活路。这招不花哨,就俩字:预防加堵塞。话说回来,这才是真功夫,不靠捷径,实打实干。 先说断粮道。老鼠上船图啥?吃喝啊。航母上粮食弹药堆山,包装一咬就破。所以我军从设计阶段就下手,储藏室门加固,铁锁链条双重把关,钥匙统一管理。厨房和舱室卫生抓得铁紧,炊事员每天清残渣,垃圾密封袋装好,直接扔海里。个人卫生也列标准,士兵床铺衣物检查无遗屑,食物一律锁柜。补给时,货物上船前消毒,港口作业队戴手套逐箱验看。这样,老鼠饿肚子,找不到下嘴的,生存空间没了。数据上,实施后舰上食物污染率降到零。 再说堵通道。老鼠钻洞的本事一流,航母管道通风口、缆绳孔洞是它们高速公路。我军返港检修,必封堵所有可能路径。工兵队用金属板焊死通风缝,胶条填补裂隙,材料耐腐蚀防水。缆绳上装旋转防鼠盘,锥形铁套,老鼠爪子抓不住,顺势滑落。建造新舰时,这些装置预埋进去,图纸上标明每处接口尺寸。定期巡检成常态,值班员用探头扫管道,鼠迹一现就补漏。整个过程不靠高科技,就人工精细活儿,但管用。辽宁舰、山东舰这些,鼠患基本绝迹,偶尔有零星上船的,官兵网兜一兜扔海,轻松搞定。 这“笨招”听着土,实际内涵深。美军爱折腾,短期见效,长远留尾巴。我们呢?注重系统性,从建造到日常一盘棋。国际上,航母鼠患不是美军独有,英法俄的也头疼,但解决路径类似高科技多。中国这法子,成本低、可持续,还不伤环境。拿数据说事儿,美军报告显示,一艘航母年灭鼠支出上万美元,我们这边几乎为零。军事上,这反映管理理念:大事小情都得细致,隐患不除,作战就悬。航母出海执行任务,电路稳、卫生好,官兵安心,效率高。

0 阅读:0
恰似江楼月

恰似江楼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