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部前部长粱光烈曾经主张:“晚打不如早打,小打不如大打,打一个,不如拉日本一起打”! 先拆解“晚打不如早打”。这不是空谈,历史摆在那儿。1950年抗美援朝,很多人劝别掺和,说国内刚站稳脚跟,经济拉胯,军队装备差。但志愿军一出山,冰天雪地长津湖打下来,硬是把美军逼回三八线,换来几十年东北亚相对太平。要是当时拖着,等美国在台湾站稳脚跟,局面就复杂多了。现在台湾地区防务那边,花美国钱买武器,搞“不对称作战”,表面看热闹,其实拖得越久,内部阻力越大。两岸经贸绑得死死的,民众往来频繁,一打起来经济震动大,国际舆论也爱叽歪。梁光烈这话说白了,就是提醒别让时间变成敌人,早点解决,主动权在手,代价小,效果好。军事上讲,技术迭代快,中国海军空军这些年突飞猛进,航母编队下水,导弹射程拉长,要是等日本再升级“集体自卫权”,再拉美国建更多基地,那动手成本就翻倍。 再看“小打不如大打”。小打指什么?就是零敲碎打,封锁海峡、演习威慑、点对点摩擦。这种事儿干多了,容易让对手适应,养成韧性。台湾地区防务部天天喊“刺猬战略”,买些不对称装备,藏着掖着耗你时间。梁光烈意思是,得来个全面的,联合多军种,空军海军陆军齐上,海空一体,快速压制。想想对越自卫反击,那时候中国陆军为主,边境一冲锋,几天拿下谅山,越南扛不住就撤。台湾海峡窄,登陆窗口期短,但一旦打开口子,火力倾泻,电子战干扰,卫星导航全开,对手反应不过来。大打不是乱来,是有备无患,提前练兵,情报拉满,确保一击命中。国际上,美军在中东小打小闹,伊拉克阿富汗拖成泥潭,教训够多。中国学聪明了,不玩那种持久战。 最扎眼的还是“打一个,不如拉日本一起打”。这句一出,网上炸锅,日本那边脸都绿了。为什么点名日本?因为它在台湾问题上从来不老实。二战后,美日安保条约让日本成美国亚太马前卒,钓鱼岛争端、东海油气开发,哪次没日本身影?台湾地区选举一闹,日本政客就跳出来喊“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安倍晋三那套“价值观外交”就是给“台独”撑腰。梁光烈这话说透了,台湾问题是内政,日本插手就是找事儿。军事上,日本自卫队装备不差,F-35战机、宙斯盾舰,但本土防卫为主,进攻能力弱。中国东风导弹覆盖第一岛链,航母辽宁舰、山东舰巡航东海,日本敢动,就得全线开打。拉它一起,不是报复,是战略逻辑:清除外部干扰,统一战线干净。日本经济靠中国市场,军事上又不敢真拼命,一打它就得掂量美军会不会来救。历史上,日本侵华那会儿,靠陆军横冲直撞,现在变了,岛国属性让它补给线长,容易断。梁光烈这观点,实际是告诉对手,别以为抱团就能吓人,中国有能力多线应对。 说到底,梁光烈这套思路,根子在维护国家统一上。两岸同根生,经济互补,文化相通,打仗是下策,和平统一是首选。但“台独”顽固分子不收手,外部势力拱火,就得亮剑。搁现在看,这话接地气,逻辑直白:别等对手羽翼丰满,早动手省事儿;小摩擦别纠缠,大动作震慑;外部搅局别手软,一锅端。军事国际事儿,讲究实打实,中国这些年军费投入合理,装备国产化,歼-20、055驱逐舰上舰,台海平衡在变。日本想玩火,得想想自家岛链安危。台湾地区民众也累了,民调显示多数盼和平,防务那边喊得凶,这局面下,梁光烈主张像老酒,越品越有味儿。统一大业,拖不得,犹豫不得。

九哥
赞。梁大将军
XY
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