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华的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在社交媒体X上说道:“今天很高兴与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会面,共同推进贸易、能源安全和科技创新,同时加强美哈战略伙伴关系。此外,我们对两国签署的关键矿产谅解备忘录感到非常自豪”。 美国这几年对关键矿产的渴求已经快摆到台面上了,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2024年的报告,他们国家92%的稀土都得靠进口,50%到82%的关键矿产依赖外国供应,而且大部分来源都是中国。 这些东西可不是普通石头,镓能造雷达和电子设备,重稀土是导弹制导系统和战斗机引擎的核心原料,连新能源汽车电池、芯片制造都离不开它们。 现在美国一门心思想搞供应链“去中国化”,之前刚给澳大利亚砸了85亿美元签关键矿产协议,就是想把澳当成替代中国的资源基地。可澳大利亚的产能毕竟有限,而且重稀土精炼厂建起来得三五年,远水解不了近渴,这不就把主意打到中亚了。 哈萨克斯坦的资源家底那是真厚实,这个世界最大的内陆国藏着1000多个固体矿物质矿藏和359个油气田,采矿业常年占GDP的13.4%,今年上半年光原油产值就达11万亿坚戈,煤炭、天然气和其他矿产的产值也都在涨。 更关键的是,哈萨克斯坦正在推进大规模勘探,计划到2026年把勘探面积扩到220万平方公里,等于把自家的“矿箱子”越清越明白。 鲁比奥说要“加强美哈战略伙伴关系”,其实就是拿“经济多元化”给哈萨克斯坦画饼,哈国经济一直有块心病,就是太依赖资源出口,而且石油出口80%靠俄罗斯的里海—新罗西斯克管道,说白了就是运输通道被别人攥着。 这些年哈国一直在想办法破局,搞“中间走廊”连接中欧,推进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管道分流石油出口,就是想摆脱对单一国家的依赖。美国恰恰瞅准了这点,打着“帮你搞经济多元化”的旗号凑上来,说穿了就是想让哈国把矿优先卖给自己,顺便把自家的资源运输通道和供应链绑在一起。 这次签的关键矿产谅解备忘录,看着是“共同推进”,实则全是美国的算计,参考之前美澳协议的路数,美国大概率会用政府融资、企业投资那套组合拳,比如让美国进出口银行放贷款,撬动私营资本跟进,就像给澳大利亚莱纳斯公司钱让它去美国建精炼厂一样。 但美国的好处从来不是白给的,它要的是资源优先采购权,还要把哈国拉进自己主导的供应链体系,最终目的是打造“不经过中国”的关键矿产产业链,保障自家半导体、新能源产业的技术霸权。 可哈萨克斯坦也不是那么好糊弄的,它心里门儿清,谁给的实惠更实在,中国这些年早就是哈国第一大贸易伙伴,2023年双边贸易额超400亿美元,2024年铁路运输量涨了21%创下新高。中资企业对哈矿业投资五年涨了150%,紫金矿业刚花大价钱买下Raygarodok金矿,还计划投5亿美元建选矿厂,招1000个当地员工,这些都是真金白银的投入。 哈国驻华公使衔参赞都公开说,欢迎中国投资者参与矿业私有化,两国矿业商会还签了谅解备忘录建合作机制,这种深度绑定可不是美国几句口号能比的。 鲁比奥特意提“能源安全和科技创新”,就是想把资源合作包装得更高级,他心里清楚,光说“买矿”太直白,绑上能源安全就能蹭上全球能源格局重组的热点,扯上科技创新又能显得不是只盯着初级资源开采,而是要帮哈国搞产业升级。 但这层窗户纸一捅就破,美国自己的重稀土精炼产能都是空白,哪来的技术帮别人搞创新?所谓的“合作”本质上还是“你卖原料我加工”,跟哈国想搞的制造业升级、提高本土附加值根本不是一回事。 更值得琢磨的是,鲁比奥这反华政客跳出来唱主角,背后少不了针对中国的心思,中哈在矿业领域的合作早就成了气候,从油气到铜锌再到黄金,覆盖了几乎所有战略矿产,而且中国有完整的产业链和巨大的市场需求,能真正帮哈国把矿变成“高附加值产品”。 美国急着插一脚,不光是缺资源,更是怕中哈合作深化,让中国牢牢掌握关键矿产供应链的主动权。所以它才急着跟哈国签备忘录,想搅黄水、抢资源,遏制中国的产业发展。 只不过美国的饼画得再圆,也难掩底气不足,它给澳大利亚的协议号称撬动530亿美元资源开发,可项目建设周期要三到五年,能不能按时投产还是未知数。对哈萨克斯坦,它能拿出的真金白银恐怕还不如中国的持续投入。 哈国心里也有本账,一边跟美国谈谈拿点好处,一边绝不会丢了中国这个稳定的合作伙伴和大市场。毕竟中国给的是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和实打实的投资,美国给的更多是短期的资源采购承诺,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说到底,鲁比奥这通发言就是场精心包装的表演,把“抢资源”说成“战略伙伴关系”,把“利己算计”包装成“共同发展”,本质上还是延续美国“资源霸权”的老套路。可现在的哈萨克斯坦早就不是任人摆布的角色,它要的是多元合作和实际利益,不是谁画的大饼。美国想靠一纸谅解备忘录就把中亚的资源攥在手里,恐怕没那么容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