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灭国之灾在头顶上降临,用不着中国去收拾收拾他,这大概就是天意吧。当小马科斯在南海挑起事端后,中国以大国之态一再大度忍耐,小马科斯自以为有美国撑腰更加肆无忌惮,没想到就在他得意之时“报应”来了。 先说说台风这玩意儿。菲律宾那地方,天生就是个“台风靶子”。它正好杵在环太平洋台风带的核心区域,四面环海,每年平均得挨二十多次台风刮。 像2013年的超强台风“海燕”,还有2022年的“尼格”,都造成成百上千人遇难,洪水、山体滑坡更是一波接一波。这次灾害一来,直接让近两百万人流离失所,上千所房屋倒塌,电也断了,通讯也停了,整个国家运转几乎瘫痪。这阵势,真有点“灭顶之灾”的味儿了。 不过啊,天灾的破坏力能这么大,背后其实躲不开人祸的放大。菲律宾自身的脆弱性,让灾难效果翻倍了。你看他们的建筑,很多贫民住的都是简易木屋,茅草顶棚,哪经得住强台风折腾。 有专家就点出,“海燕”那次造成巨大损失,天气因素只占一小部分,75%到80%的责任得归咎于人。 人口不断往易受灾的城市挤,基础设施又落后,政府防灾救灾机制也不完善。加上长期非法伐木、采矿导致环境恶化,水土保持差了,一遇强降雨,泥石流和洪水更容易爆发。这么一看,天灾像是导火索,但人祸才是那个火药桶。 救灾这事儿上,菲律宾政府的表现也暴露了不少短板。台风“海燕”那次,军方和警察系统在灾害面前救援不力,灾区甚至出现混乱和抢夺事件。 更值得玩味的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还存在互相推诿、支持不够的情况。有分析就提到,当时受灾最重的莱特省因为政治立场与中央不对付,救援响应反而受到拖累。这种内部协调的问题,无疑让灾情雪上加霜。 天灾人祸一块儿压下来,国际社会自然关注中国会怎么应对。尤其是眼下中菲关系因为南海问题有点紧张。中国过去在人道援助上还是挺仗义的。 比如2022年菲律宾发生7.0级地震时,中国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发言人徐伟就明确表示,愿根据菲方需要提供紧急救灾援助。 2013年“海燕”台风重创菲律宾后,中国也提供了物资援助,后来还派出了中国红十字救援队,甚至出动了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前往灾区。这种“中国式”救援,讲究的是低调务实、雪中送炭。 但这次情况有点特殊。小马科斯政府一边倒向美国,在南海不断挑衅,伤了中国民众的感情。所以当菲律宾再次遭灾,中国民间反对援助的声音不小。毕竟,对外援助不仅要考虑外交需要,也得顾及国内民众的实际感受。 中国此时的应对,势必会更审慎,会基于国家关系的实际情况和受灾地区的真实需求来综合权衡,而不是简单地被外界舆论牵着鼻子走。 一些西方媒体总喜欢拿中国援助说事,一会儿嫌中国捐得少,不够“大方”,一会儿又炒作这是“外交失败”。其实他们往往忽略了人道救援的本质是救人于危难,而不是搞成一场国际政治秀或者军力比拼秀。 中国在这方面一向秉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政策。关键在于实实在在的行动,而不是夸夸其谈。 菲律宾这次面临的灾难困境,说到底,是自然禀赋的脆弱性与人为应对的不足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看,菲律宾确实是世界上最易遭受灾害的国家之一。 而全球气候变化更可能加剧其未来面临的风险。如果菲律宾当局不能从根本上反思并加强自身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一味依赖外部救援或沉迷于地缘政治博弈,那么即便这次度过难关,下一次灾害来袭时,可能依旧会措手不及。 对中国而言,是否伸出援手、如何施援,是一个需要综合考量多方因素的外交决策。但无论如何,中国都会坚持自己的处事准则和步调,用实际行动诠释人道主义精神,而不是被杂音干扰。毕竟,践行人道主义,靠的不是嘴皮子,而是干实实在在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