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比亚迪王传福在重庆汽车论坛上再次语出惊人,他毫不留情地批评了一些“躺平不上进”的合资车企,直言“卷”才是真正的市场竞争,只有积极拥抱竞争和变化,才能在激烈的市场中赢得胜利! 过去大家追着合资买,可今年看下来,连新能源轿车销量前30的榜单都鲜见合资品牌的名字,日产品牌的主力车型销量甚至不如比亚迪的热销车的百分之一。曾经让人觉得很“高级”的合资身份,如今到了消费者这里,基本没人多看一眼。 压力之下,合资车企纷纷开启了大降价。到了9月份,平均折扣都快跌到三成,大品牌像广汽本田、北京现代也不得不加入战团,轩逸经典甚至降到六万多。可一通操作下来,市场并没有回心转意。 国产车像比亚迪秦PLUS,不降价反而越卖越火,靠的是扎实的技术和续航表现。降价成了合资品牌无奈的选择,结果是在利润和品牌形象上的双输。 除了价格战,不少合资品牌悄悄做起了“减配”的小动作。表面看似诚意十足,实际在材料和配置里下足了手,就连安全最该看重的地方也省下不少料。 芯片缩水、结构偷工减料,这些都是扛不住亏损时的无奈选择,可为此买单的最终是消费者。比亚迪则把资源打到技术创新里,把安全和体验都拎得明明白白。 技术这关,对合资来说简直就是道过不去的坎。自主品牌的混动技术一年一升级,发动机热效率一路猛飙,而合资还停留在过去那一套,好几年都不见更新。 要说加个新功能,比亚迪半年就能推出来,而合资车内部层层汇报,一等就等没了市场机会。这种慢半拍的节奏,让它们每次想追都追不上。 比亚迪的智驾系统简直就是冲着中国人的用车环境优化的,能认各种复杂路况,哪怕是小区、三轮车都能识别得清清楚楚。 合资品牌的智驾却总是“迷路”,遇到点国内特有的交通情况就犯懵,很多时候系统自己都不知道该怎么办,驾驶人还得亲自接手。这种本土适配的缺失,直接让合资产品显得格格不入。 其实,合资品牌并不是不想追,只是它们决策太慢、内耗太多,一个小改动能商量个一年半载,等到真正上市时市场早都变了。这种固步自封和反应迟钝,让原本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自主品牌一直琢磨着怎么把车做得更适合中国人,每次有变化都第一时间上新技术,合资品牌只能被迫跟着走,久而久之,差距就越拉越大。 王传福在重庆汽车论坛上的那番话,表面上没有多激烈,但句句在点子上。他只是把藏着掖着的现实说出来,让合资车企自己照照镜子。现在的中国车市,技术创新和本土化才是王道,不是谁有个洋品牌就能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