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预感,中国芯片产业这次真的要变天了!因为台积电南京扩产事件最大的影响,不是短

读书人 2025-11-08 21:22:06

我有预感,中国芯片产业这次真的要变天了!因为台积电南京扩产事件最大的影响,不是短期的市场争夺,也不是就业数字的浮动,而是长远技术自主权的步步流失。项立刚反复强调台积电利用大陆水电资源生产28纳米芯片,实为压制中芯国际等本土企业。美国突然解禁台积电大陆建厂,实则是以成熟制程倾销牵制我们。 美国撤销台积电南京厂的快速出口许可,表面是技术封锁,实则暗藏更深的博弈。这把悬在2025年12月31日的利剑,迫使台积电南京厂未来每台美国设备都需经历逐批审查的漫长等待。有人称之为“虚惊一场”,但明眼人清楚,这是给中国芯片产业量身定制的一道枷锁。 台积电南京厂贡献其总营收不过区区2.38%,这座主要生产16纳米与28纳米芯片的工厂,使用的甚至很多是台湾厂区折旧完毕的二手设备。美国选择此时出手,绝非针对这座工厂本身,而是精准打击中国获取先进制造能力的可能性。 成熟制程芯片,正如项立刚所洞察,成为这场博弈的关键棋子。台积电在南京厂生产的16纳米和28纳米芯片,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物联网等领域。这些领域恰恰是中国半导体市场未来增长的命脉。 中芯国际被里昂证券报告点名为“最大受益者”,这背后藏着多少无奈?中国半导体市场规模已占全球34%,但高端芯片自给率不足20%。我们的市场庞大,却未能完全掌握制造这些芯片的能力。 美国这一招异常狠辣。他们清楚知道,中国半导体核心设备与材料国产化率普遍低于30%。在国产设备验证周期仍需2至3年的当下,任何设备进口的延迟都可能直接冲击生产连续性。 看看数据吧!2025年上半年,国产刻蚀机在成熟制程的市占率已从25%提升至35%。安集科技的抛光液、沪硅产业的12吋硅片在中芯国际的采购占比分别达到30%和25%。这些数字背后,是中国芯片产业自主化的艰难突破。 比亚迪、蔚来等新能源车企,已将车规级芯片国产化率从2024年的15%提升至2025年的30%。华为鸿蒙生态下的物联网芯片采购量中,国产芯片占比达到45%。终端市场的“本土优先”策略,正为半导体企业提供宝贵的量产验证机会。 国家大基金三期3440亿元注资即将在2025年第四季度落地,其中60%将投向设备、材料等“卡脖子”环节。这是一场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背水一战。 上海微电子正联合中国科学院光电所攻关DUV多重曝光技术,目标在2027年前实现28纳米制程DUV设备量产。中微公司的CCP刻蚀机已在长江存储5纳米产线取得突破。我们在黑暗中摸索,但曙光已现。 美国撤销VEU许可的真正可怕之处,不在于一时一地的得失,而在于试图打断我们技术迭代的进程。中芯国际14纳米良率提升与成本优化的努力,华大九天、广立微联合开发全流程设计工具的攻坚,这些才是我们最需要保护的产业火种。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131

评论列表

田天

田天

2
2025-11-09 02:53

台积电实际上是美国企业,老板都是美国人,中国能产的就要限制他的产能

猜你喜欢

读书人

读书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