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作业淹没了孩子的成长天空》 作为一名二年级孩子的家长,我常常在孩子的作业堆里陷入沉思。每天看着孩子趴在书桌前,与那些数学题、生字本“奋战”到晚上八点,我既心疼又无奈。我们都是60后,在我们那个年代,孩子作业不多,有大把时间在户外疯跑、和小伙伴玩游戏,那种充满野趣的成长记忆,如今在孩子身上却成了奢望。 我理解老师希望孩子夯实基础的用心,也明白家长盼着孩子成才的急切,但当作业量超出了孩子的承受范围,就变成了一种负担。有次孩子一边抹眼泪一边写作业,说“妈妈,我不想当学习机器”,那一刻我猛然醒悟,作业的意义是助力成长,而非剥夺孩子的童年。 我认为,合理的作业量应该是“精准且适度”的。比如数学可以设计一些生活实践类题目,让孩子在超市购物时运用计算;语文可以通过亲子共读、故事创编来激发兴趣。当孩子能在作业中感受到探索的乐趣,而非机械的重复,他们才能真正爱上学习。 别让作业像一片乌云,淹没了孩子本该明媚的成长天空。让我们一起呼吁,给孩子留出一些仰望星空、追逐蝴蝶的时间,毕竟童年只有一次,成长不该只有作业的底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