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为遏制中国,特朗普在贸易协定中加入“恶意条款” 当地时间11月5日,据多家外媒报道,在与马来西亚和柬埔寨的贸易协定中,特朗普加入了一条“恶意条款”:如果他们这两国与其他第三方签订了协议,而美方认为协议有损美国利益,美国就有权终止与这两国的协议。 这俩国家心里跟明镜似的,特朗普这招根本不是冲着什么“美国利益”来的,明摆着是拿贸易当筹码,逼他们在中美之间选边站,说到底就是为了遏制中国。 这些年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的合作有多深,美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东盟早就成了中国第一大对外贸易合作伙伴,马来西亚的东海岸铁路、柬埔寨的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这些中资参与的大项目给两国带来了多少就业和经济增长,当地老百姓都看得到。 特朗普知道直接让他们跟中国断交不现实,就玩起了迂回战术,先用贸易好处当诱饵,比如给马来西亚1711个关税项目豁免,涉及出口额达52亿美元,占马来西亚对美出口总额的12%,再用“终止协议”当大棒,就是想逼着他们在和中国合作时束手束脚。 其实这套路特朗普早就玩过了,根本不是什么新鲜招。之前他跟墨西哥、加拿大签的《美墨加协定》里,就加了个类似的“毒丸条款”,规定这两国要是跟“非市场经济国家”谈自贸协定,得提前3个月通知美国,要是真签了,美国就有权退出协议。 时任美国商务部长罗斯都直言不讳,说这条款就是“毒丸”,还放话要在以后的协议里复制推广。果不其然,现在就用到了马来西亚和柬埔寨身上。 更狠的是,这条款还带着“长臂管辖”的影子,美国海关都启用了全新的原产地核查系统,搞三级供应链溯源,连原材料发票都要追到矿山农场,就是怕这两国通过转口贸易跟中国合作,一旦抓到所谓“违规”,还要处以逃税金额300%的惩罚,甚至能追缴10年内的“不当得利”。 最让马来西亚和柬埔寨憋屈的是,他们根本没多少反抗的余地。柬埔寨58%的出口都依赖美国市场,服装、鞋类这些支柱产业全靠往美国卖货,要是美国真终止协议,对美出口预计得下降23.9%,相当于总出口的三分之一没了,而柬埔寨工业基础薄弱,本土企业又小又弱,短期内根本没法转市场。 马来西亚也好不到哪去,不仅要削减对美国汽车和农产品的关税,还承诺未来10年向美国投资700亿美元,拿这么多好处换回来的,却是个随时可能被撕毁的协议。 所以就算心里再不满,两国政要表态也只能小心翼翼,马来西亚贸易部长嘴上说“美国给的准入条件更好”,却特意强调“不会签影响国家主权的协议”,柬埔寨首相洪森也反复对外说“不会在大国之间选边站”,这话里的无奈谁都听得出来。 美国嘴上喊着“公平贸易”,可这条款里全是霸权主义的味道。按世贸组织的规矩,各国本来就有自主选择贸易伙伴的权利,可特朗普偏要搞特殊,把美国的利益凌驾于其他国家主权之上,这哪是公平,分明是强买强卖。 更讽刺的是,连美国自己人都不看好这协议,政治风险咨询公司欧亚集团的专家就说,这些协议根本没有法律约束力,相当灵活,未来充满不确定性。 说白了,美国就是想靠这种模糊的条款随时拿捏马柬两国,想用的时候就拿出来威胁,没用的时候就当不存在,把贸易协议彻底变成了政治操弄的工具。 别看美国说得凶,马柬两国也不是完全没辙,之前墨西哥和加拿大就给他们打了样。美墨加协定生效后,加墨两国虽然没敢跟中国正式谈自贸协定,却通过其他双边机制照样深化合作,巧妙地避开了“毒丸条款”。 现在马来西亚和柬埔寨也开始动心思,一边跟美国维持表面合作,一边悄悄加强和中国的联系,毕竟中国市场规模大,合作又讲互利共赢,不像美国这样处处设限。 而且特朗普这招已经引起了东盟其他国家的警惕,泰国、印尼这些国家都在琢磨着跟中国扩大自贸协定范围,就是怕哪天美国也给他们塞这种“恶意条款”。 特朗普以为靠这招就能把马柬绑在遏制中国的战车上,其实根本是打错了算盘。这条款看似是给中国设障碍,实则是让更多国家看清了美国的真面目——为了自己的利益,连盟友都能算计。 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明白,跟美国合作就像走钢丝,随时可能被坑,反而跟中国合作更踏实,不用看脸色也不用被要挟。 英国《金融时报》就直言,美国想靠这种条款破坏中国和东南亚的合作,可现实是东南亚国家根本不可能放弃和中国的经贸往来。 对特朗普来说,这可能只是遏制中国的第一步,接下来跟越南、泰国签协议时,说不定还会塞类似的条款。但他忘了,霸权主义这套在现在的世界早就不吃香了,各国都想自主发展,谁也不想被人拿着绳子牵着走。 这次“恶意条款”事件,与其说是美国的胜利,不如说是给各国提了个醒,让大家更清楚地认识到美国的霸权本质,反而会加速更多国家向中国靠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