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周筱赟律师在山东东营出差时,前往中国建设银行东营东城支行取4万现金,遭柜员追问资金用途。柜员称这是反诈中心规定,取款超过1万都要问,甚至还提及要查看其过往交易记录。 周律师以低于5万元取现无需说明用途(依据央行旧规)进行反驳,后又表示是用于“个人消费”,给结婚的朋友包红包,但柜员仍不认可,称系统里没这个选项,需反诈中心来核实。周律师认为银行此举是将储户当犯罪嫌疑人,要求自证清白,侵犯了其隐私权,最终放弃取款。 事后,周律师将此事发至网上,引发热议。建行东营分行领导已向其道歉,但周律师认为道歉无用,银行应反思整改,从根本上解决此类问题,避免让普通储户成为反诈“折腾”的对象。 东营市反诈中心工作人员表示,根据反诈形势及相关要求,银行有尽调义务,但取现金额并无固定标准,银行应结合账户流水等综合判断,若用户拒不配合且无法核实风险,银行不能阻碍业务办理。此外,2025年8月央行等三部门发布的《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已明确取消旧版“单笔5万以上现金存取需登记资金来源用途”的硬性要求,未来相关要求或逐步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