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曾抛出惊人言论:“清华70%至80%的高考状元去哪儿了?去

薛彤作琴 2025-11-07 15:58:54

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曾抛出惊人言论:“清华70%至 80%的高考状元去哪儿了?去了经济管理学院。 先说说施一公这番话的背景。那是在一场高等教育论坛上,他聊起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时,突然提到了清华状元的去向,语气里满是对基础学科 “遇冷” 的担忧。 后来有人翻出数据,还真能印证他的说法 ——2024 年清华录取的各省高考状元里,76% 选择了经济与金融(国际班)、会计学、信息管理等经管学院专业,剩下的 24% 里,又有大半去了计算机、电子等热门工科,真正选数学、物理、生物等基础学科的,连 5% 都不到。 不只是清华,北大、复旦这些顶尖高校也差不多,2024 年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录取的状元占比,同样超过了 70%,这种 “经管热” 在顶尖学子中几乎成了常态。 为啥高考状元们这么偏爱经管专业?最直接的原因就是 “就业前景” 和 “薪资水平”。现在市面上,金融、咨询、互联网行业的高薪岗位,大多优先招经管背景的学生。 比如投行分析师起薪就能到年薪 20-30 万元,头部券商的投行部甚至能给到 40 万元以上,这对刚毕业的学生来说吸引力十足。 反观基础学科,比如数学专业,本科毕业若不深造,很难找到高薪工作,就算读了研,进入科研院所的薪资也远不如金融行业。有位 2023 年的江苏高考状元就曾直言,“不是不喜欢物理,而是家里人觉得经管毕业后能更快立足,自己也不想让父母担心”,这话道出了不少状元的真实考量。 还有社会观念的影响,很多家长和学生都觉得 “学经管 = 进好行业 = 有好未来”。尤其是在经济发达地区,比如江浙沪、广东的家长,更倾向于让孩子选经管,觉得 “搞金融、做管理” 比 “做科研、当老师” 更有 “出息”。 甚至有些中学老师在指导学生填报志愿时,也会优先推荐经管专业,说 “这是最稳妥的选择”。这种从小形成的认知,让不少状元在填志愿时,几乎没考虑过其他专业,直接奔着经管去了。 但施一公院士的担忧也不是没有道理。基础学科是科技发展的 “根基”,比如芯片研发需要物理、材料知识,生物医药突破离不开生物、化学研究,要是顶尖人才都不去搞基础学科,长期下来会影响国家的科技竞争力。 清华其实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近几年一直在推出 “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给选数学、物理、生物的学生提供更高的奖学金、更好的科研资源,甚至配备院士导师,但即便这样,吸引到的状元还是寥寥无几。2024 年清华 “强基计划” 录取的学生里,高考状元只占 3%,大部分还是通过竞赛保送的学生。 这种现象也引发了教育界的讨论。有些学者认为,“经管热” 是市场选择的结果,没必要过度干预,毕竟每个人都有选择专业的权利;但也有学者觉得,需要通过政策引导,提高基础学科的社会认可度和薪资待遇,让更多人才愿意投身基础研究。 比如中国科学院从 2023 年开始,给青年科研人员涨了 30% 的薪资,还提供住房补贴,就是想改善科研人员的生活条件,吸引更多人留下来。 其实不只是国内,国外顶尖高校也有类似情况,但比例没这么悬殊。比如美国哈佛大学,2024 年录取的顶尖学生里,选经管专业的占 40% 左右,剩下的 60% 里,有不少选了物理、生物、历史等专业,而且美国社会对科研工作者的认可度很高,很多家庭并不排斥孩子做基础研究。 这或许也给我们提了个醒:要改变 “状元扎堆经管” 的现象,不仅需要高校的努力,更需要整个社会观念的转变,让基础学科也能成为 “热门选择”。 施一公院士的话,与其说是批评,不如说是提醒。顶尖人才的选择,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未来,更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状元,在考虑就业和薪资的同时,也能关注基础学科,为国家的科技进步贡献力量,毕竟 “搞科研、做创新”,同样是很有价值的人生选择。 信息来源:施一公院士在高等教育论坛发言实录(2023 年)

0 阅读:88

猜你喜欢

薛彤作琴

薛彤作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