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前陆军副总司令刘湘滨,在接受赵少康采访时说:台湾是一个岛,制空权、制海权是关键,台湾没有这方面的优势,如果打地面战,战场在台湾,损失会非常大!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台湾的地理条件是其防御的最大短板,作为一个岛屿,台湾的地理纵深极其有限。岛屿作战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缺乏足够的战略纵深,防线一旦被突破,后续的撤退和支援将变得极其困难。 而且,台湾本岛的面积有限,尤其是在东部山区,虽然有些地形可以用来隐藏军事设施,但这些地方的交通通道非常有限,一旦发生冲突,军队的机动能力将受到严重制约。 更重要的是,现代战争早已不再依赖于传统的山地防御。无人机、远程火箭炮、精确制导导弹等新型武器,已经使得山地的掩护作用大大减弱。无论台军如何加强防线,面对这些高精尖武器,传统的地形优势根本不值一提。 制空权和制海权,是岛屿防御的命脉,而台湾在这两方面的劣势非常明显。刘湘滨明确指出,台湾的空军几乎没有能力对抗大陆的空中打击。 尤其是大陆东南沿海部署的S-400防空导弹系统,射程可达400公里,几乎能够覆盖整个台湾空域。只要台湾的战机离开地面30公尺,就可能被迅速击落,根本没有生还的机会。 而且,即便台湾购买了美国的预警机,也很难改变空军处于劣势的局面。 预警机被称为“空中的眼睛”,但如果这双眼睛一上线就被击落,那空军的作战能力也就彻底丧失了。没有制空权,台湾的防空系统几乎形同虚设,制海权也自然无从谈起。 台湾的海军虽然有一定数量的舰艇,包括驱逐舰、护卫舰和导弹艇,但与大陆庞大的海军力量相比,台湾的海军实在是杯水车薪。 大陆不仅拥有航母编队、核潜艇、055型驱逐舰等先进舰艇,还配备了鹰击系列反舰导弹,能够轻松封锁台湾海峡。一旦两岸冲突爆发,台湾的舰艇几乎没有机会展开有效的战斗。 除了空海防御,台湾的陆军也面临着巨大的困境。台湾的陆军兵力为17万人,虽然看起来不少,但在岛屿防御作战中,这些兵力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 台湾岛面积有限,兵力一旦分散,就会陷入缺乏战略纵深的困境。一旦防线被突破,撤退和集结的空间几乎没有,整个防线将很快崩溃。 另外,台湾陆军的装备也存在严重问题。虽然有几百辆坦克和装甲车,但由于地形的限制,坦克的机动性很差,根本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台军的陆地防御缺乏有效的空中掩护。刘湘滨提到,如果没有空军的支援,台湾的陆军就像是没有保护的靶子,根本无法抵挡大陆的进攻。 如果大陆一旦发动远程火箭炮和导弹的饱和攻击,台湾的机场、雷达站、弹药库等关键设施几乎会在第一轮攻击中被摧毁,台军根本没有集结反击的机会。 而且,由于台湾的能源、粮食和军备大多依赖进口,一旦大陆封锁海峡,台湾的后勤补给将面临严重困境,岛内民生和社会秩序也将迅速崩溃。 很多人寄希望于美国在台海战争中的介入,认为美国会为台湾提供援助,但这一观点并不现实。首先,美国自己在面对台海战争时的损失是巨大的。 2023年的军事推演报告显示,如果美军介入,预计两周内将损失至少两三百架飞机和十艘主力舰,甚至可能有航母沉没。这样的代价,美国是无法承受的。 更何况,美国卖给台湾的武器,大多是为了赚钱,而不是为了真正的军事介入。美国自己都清楚,若真发生战争,这些武器对台湾几乎没有实质性的帮助。台当局不停宣扬“防卫固守、有效吓阻”,但实际上,台湾的防御体系根本无法抵挡大陆的军事打击。 与台湾的脆弱防线相比,大陆的军事力量无论在规模还是技术上都具备了巨大的优势。大陆的导弹、反舰武器、无人机等高技术武器,使得台湾根本没有反击的空间。大陆的军事战略已经形成了全面封锁和打击台湾的能力,而台湾的防御几乎没有任何突破。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大陆始终坚持和平统一的方针,不希望通过战争来解决问题。通过推动两岸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大陆为台湾同胞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会,也让两岸人民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两岸关系的未来,依然是和平发展的道路。 台湾的地理条件和军事劣势,使得“以武拒统”只会带来灾难。岛屿防御不仅需要强大的军事力量支撑,更需要稳定的后勤保障和民心支持。台湾的现实是,无论是军事装备、战略纵深,还是外部援助,都无法支撑起与大陆的对抗。 因此,台湾的最佳选择,依然是回到一个中国的原则上,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分歧。两岸同属一中,血脉相连,统一不仅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实现长久和平、共同发展的唯一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