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芯片业被掏空?外媒揭露中企超绝3部曲,收购只是第一步!据台媒报道,中企控股的英国半导体巨头官宣停产关键高压芯片,并且媒体爆出了一个猛料:Dynex在中国东部开启了第三条生产线! 多年前,中车通过资本运作成了Dynex的控股东,表面看是国际合作,实际上,这家公司掌握的高压IGBT芯片,在电网和轨交这些关键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停产表面像是经营压力的选择,其实背后连着一场无声但彻底的产业搬家。 很难忽略一个巧合,同步在中国东部,中车在株洲的第三条半导体生产线悄然启动。曾经在英国被视为核心的技术,现在已经在中国开花结果。 不只是复制了生产能力,更是把经验、工艺乃至相关人才都请到了中国的新工厂里。这样的变化悄无声息又雷厉风行,让英国这块老牌工业基地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技术根基一点点流走。 最初收购Dynex时,中国资本被欢迎,英国政府看重的是保住就业和延续制造业,可能想不到最后却成了送别的序曲。 收购后并非立马的巨变,而是逐渐将技术、人才、工艺整合导入中国,等各方面都搭建齐全后,英国这家老厂子的意义也就剩下了空壳。这场运作表面看很温和,实际上却步步为营,不动声色把核心资产牢牢握在了手里。 英国现在想干预已经晚了,从收购到后来的转移,每一步走得都在法律范围之内。英国政府曾经觉得管得住,但真正的竞争和博弈,不仅仅是买卖这么简单,还在于对自己未来的把控和底线的守护。 这不仅仅是一家企业被收购或技术流动的问题,更是中国企业如何利用全球规则主动缩短差距,积累产业链全景实力的现实写照。 英国在这一回合里很被动,制造业的优势地位被全球化和自身政策一步步削弱,放松门槛和放手引资的背后,其实藏着未来更大范围失控的可能。 这件事也说明,各国对于核心技术和产业链的保护绝不能只停留在制度或者口头上。市场确实是企业的主战场,但关键领域的防线一旦松动,很快就会被有远见的对手补位和超越。 而中国企业就用这种方式,打破了原有的封锁和边界,实打实地把技术及其生态搬回了自家门口。 英国社会当然有不甘心,可现实是,主动权早已转移。经济低迷、脱欧余波,制造业本已危机重重,更难防住资本运作带来的技术流动。 英国想怪谁都不顶用,关键还得从自身产业政策和全球战略下功夫。否则,不只是半导体,还会有更多产业板块不知不觉在潮水退去中失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