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下旬,美国共产党执行主席哈兹·阿尔丁首次访华,实地考察中国后,狂赞中国:“

古史 2025-11-06 18:17:27

10月下旬,美国共产党执行主席哈兹·阿尔丁首次访华,实地考察中国后,狂赞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国的现代化不是照搬西方模式,强大国家的崛起也能成为全球稳定的力量。”   美利坚共产党执行主席哈兹·阿尔丁,在年轻人里挺有号召力,还是政治评论节目《红外线》的主持人,一直主张国家之间要合作不要对抗,讲究社会公平。   10月17日到21日,他第一次来中国,受邀参加中国人民大学办的“明德战略对话2025”,这趟行程不只是开会,更成了一场打破很多人偏见的思想之旅。   会议主论坛聊的是“人工智能时代与数字文明:合作还是较量?”阿尔丁和中、俄及欧洲学者聊得很深。   他说:以前那种自由主义主导的全球化,根本应对不了人工智能带来的新问题,得搞个“以合作、责任与发展为导向的全球新范式”。   让他更受触动的是中国的实践——人工智能不光是技术突破,还跟社会治理结合得紧密,这种“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路数,让他看到了不一样的可能。   开会间隙,他去了天安门、中关村这些地方,北京的整洁有序、街头的创新活力,还有普通人身上的精气神,都让他有了最直观的感受。   他说:“中国的现代化不是照搬西方,给世界提供了新可能。”   这五天里,阿尔丁在社交媒体X(原推特)上发了近10条动态,每条都炸了锅。   10月19日那条“我正在北京,代表美国新一代发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浏览量一下子破了80万,转发快800次。   第二天他更直接,就五个字“共产主义是好的!”又引来了上千条留言。   临走前在天安门前拍的照片配文更戳人:“学习毛泽东思想,西方媒体长期误导世界,亲眼来过后,偏见全像纸老虎一样散了。”   这些动态累计浏览量数百万,获赞两万多,好几条都冲上了X的国际趋势榜。   后来他在北大接收了美国共产党前主席福斯特1958年致毛主席的信件复本,美共官方账号一发,又引发了一轮热议,单条浏览量也接近三十万。   网友的评论里藏着最真实的态度。   有人说“中国人和美国人不是敌人,真正的敌人是美国统治阶级,这是阶级战争”,还有人直接说“我们正在落后,美国得向中国学习”。   一个有17万粉丝的政治博主直接留言“做得好!太对了!”一位在华生活25年的底特律人更直白:“良好的治理,欢迎入党。”   不少人说这趟行程是“思想上的长征”,还有人戏称是“东天取经”,说他用亲身经历撕开了西方媒体的谎言。   阿尔丁这趟访华的意义,早就超出了一次普通的学术交流。   西方媒体多年来总带着偏见说中国,很多人没机会亲眼看,就信了那些话。   但阿尔丁不一样,他是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又是带着开放的心态来的,他的“眼见为实”比一百篇评论都有说服力。   他在社交媒体上的发声,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很多人认知中国的新大门,让全球更多人开始怀疑以前听到的那些“妖魔化”叙事。   这也说明,打破意识形态的隔阂,最有效的办法从来不是说教,而是真实的看见和交流。   他说“一个运转良好的社会在美国几乎成了乌托邦式的幻想”,这话戳中了很多人的痛点。   美国现在面临的贫富分化、政治腐败、社会失序,早不是秘密。   而中国能在保持稳定的同时,让发展成果真正落到老百姓身上,让创新活力不断迸发,这种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道路,自然会让身处困境的人看到希望。   这不是什么“意识形态输出”,而是中国用几十年实践证明的,现代化从来不止西方一种模式。   每个国家都该有选择自己发展道路的权利,而中国的实践,就是给了那些追求公平和发展的国家一个参考。   阿尔丁的访华,更像是一次跨越意识形态的文明对话,他倡导的“以合作代替对抗”,在中国找到了最真实的呼应。   中国的崛起从来不是靠掠夺,而是靠自己的奋斗,这种和平崛起的方式,本身就为世界稳定提供了力量。   当不同制度、不同文明的人能坐下来好好交流,能亲自走进对方的国家看一看,很多偏见和误解自然会消解。   偏见终会败给真相,隔阂挡不住交流,中国道路的生命力,从来都藏在真实的发展里,藏在老百姓的日子里。   ‌【评论区聊聊】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信源:美共执行主席访华后慨叹: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人大重阳)

0 阅读:4
古史

古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