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宗师陈寅恪,晚年最看重的学生,却是个平平无奇的小女生,不仅如此那女生毕生在学

古史 2025-11-06 18:17:27

一代宗师陈寅恪,晚年最看重的学生,却是个平平无奇的小女生,不仅如此那女生毕生在学术上毫无作为,终其生不过一介中学老师而已,连“学者”都不是,这事确实让人费解。难道国中最顶尖的文史大师,眼光居然差到,会钦点一位资质平庸之人当“传人”?   1955年的秋天,中山大学的课堂里迎来了一位普通的女学生,她叫高守真,此前毕业于澄海中学,怀揣着对隋唐史的热爱,选修了陈寅恪先生的“元白诗证史”课程。   在那个年代,陈寅恪已是史学界泰斗,治学严谨到近乎苛刻,多数学生都把他当作“可望不可接触”的大师,不敢有丝毫逾越。   可高守真不一样,她不仅凭着私塾时期积累的唐诗基础稳稳跟上课程节奏,更敢在课后主动拦住先生,请教韦庄《秦妇吟》中几句少有人关注的偏僻诗句。   这份不掺杂质的学术好奇,让见惯了敬畏目光的陈寅恪颇为惊奇,他没想到这个貌不惊人的女学生,竟能关注到如此专僻的知识点。   当即耐心解答了疑问,还主动询问她学习这首诗的渊源,一场跨越师生隔阂的学术缘分,就从这个平常的秋日悄然开启。   此后的交往里,高守真用纯粹与扎实赢得了陈寅恪夫妇的全心信任。   1956年,移居香港近二十年的父亲高伯雨回广州短暂停留,得知女儿师从陈寅恪后,特意让她转交自己刚出版的《听雨楼杂笔》。   这本书收录了近代名流掌故,恰好契合陈寅恪对清末民初史料的研究兴趣,先生读后多次对高守真称赞此书,两位未曾谋面的学者,通过一本著作达成了跨越距离的学术共鸣。   同年冬天,陈寅恪突然让高守真帮忙查找一首仅知首句的诗,这其实是先生有意对她的一次考验。   巧合的是,高守真几天前刚收到家人寄来的《唐诗三百首》,她按图索骥很快找到那首李商隐的《风雨》,第二天兴冲冲地告知先生时,陈寅恪难掩喜悦,当场对她大加勉励。   这份默契让师生情谊愈发深厚,陈寅恪的夫人唐筼更是喜欢上了这个圆脸戴眼镜、性格温和的姑娘,特意嘱咐她随时可以来家里做客。   在先生晚年戒备心日重的日子里,这样的邀约格外难得,唐筼对她的关怀,早已超出普通师生情谊,满是母爱般的温暖。   1957年,高守真进入三年级准备学年论文,同学们都扎堆选择武则天、唐太宗这类热门历史人物,她却专程请教陈寅恪。   先生为她选定了“太平公主”这个冷僻选题,系里得知后特意告知,若坚持做这个题目,必须由陈寅恪亲自指导。   高守真忐忑前往先生家中说明情况,陈寅恪当场应允,就这样,她成了先生三十多年教学生涯里,最后一位亲自指导的关门弟子。   年底,陈寅恪向学校提出希望高守真毕业后留校担任自己助手的请求,这是他继黄萱之后第二次主动指定助手人选,当时“为陈寅恪寻找合适助手”的难题,似乎终于要迎来解决的曙光。   可谁也没想到,学校最终拒绝了这个请求,唐筼后来对挚友透露,拒绝的原因只是:高守真不是党员。   1958年的春夏之交,高守真带着不舍离开了校园,也告别了给予她千般关怀的陈寅恪夫妇。   彼时,急风暴雨式的教育革命已在天边酝酿,时代的氛围让这场离别少了许多伤感,却多了几分命运的无奈。   离别之际,陈寅恪送给她数种刊有自己论文的《岭南学报》、两本《元白诗笺证稿》,还特意叮嘱她不要放弃学习,坚持下去必有所成。   除了钻研隋唐史,还可以多读些明清历史专著。   谁也未曾想,这匆匆一别,竟成了师生间的永诀。   这段少为人知的师生情谊,藏着学术世界最本真的模样。   高守真没有显赫的出身,没有耀眼的光环,却凭着纯粹的学术热情、敢于发问的勇气和扎实的学识功底,敲开了大师的门。   陈寅恪对她的认可,从来无关身份背景,只看重学问本身和那份不跟风、不浮躁的钻研精神,这份跨越辈分的契合,是学术知音间最纯粹的共鸣。   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一张党员身份的证明,一场席卷而来的时代浪潮,就轻易阻断了这份情谊,也打碎了学术传承的期许。   陈寅恪晚年治学缺得力助手的艰难,高守真错失深耕史学机遇的遗憾,这都是个人命运被时代裹挟的无奈,是特殊时期里学术生态被外界因素干扰的缩影。   但即便如此,先生的赠言与赠书,早已化作高守真往后岁月里的精神支撑,这份对知识的敬畏与追求,也没有因离别而消散。   这段短暂却厚重的交往,或许没能延续成学术传承的佳话,却用最纯粹的师生情、最坚定的治学信念,在历史长河里留下了温暖的印记。   这证明了真正的学术精神,从来能跨越时代的阻隔,在岁月中沉淀为不朽的力量。   真正的学术知音,无关身份高低,只为学问而来;真正的精神传承,不惧时代阻隔,只为热爱坚守。   ‌【评论区聊聊】你觉得,陈寅恪会选中高守真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校史人物 | 高守真与陈寅恪的师生缘——深圳澄中)

0 阅读:867

评论列表

用户12xxx35

用户12xxx35

8
2025-11-09 17:38

自己就是个读了十几所学校文凭都没拿到一个的学渣,学生能有什么成就。

焰火

焰火

6
2025-11-09 16:19

没有显赫出身?她爹能够移居香港,还能出版自己的文章?

foxwu

foxwu

5
2025-11-07 15:25

说明老陈晚年搞的是垃圾学术

张小福

张小福

1
2025-11-14 09:36

找一些别人都不知道的注释与社会发展有啥用

古史

古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