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时从美国接收F-35A战斗机之后,很快就在国内引起骂声一片。比利时国防部长西

小奇科普档案 2025-11-06 17:04:29

比利时从美国接收F-35A战斗机之后,很快就在国内引起骂声一片。比利时国防部长西奥·弗兰肯说,比利时国土面积太小。 领空不足以进行训练飞行,因此比利时正试图与法国、荷兰和意大利进行协商,以获得这些国家的飞越许可,这番话引发了轩然大波。 其实比利时买F-35A这事,早在几年前就拍板了。那时候比利时政府决定淘汰老旧的F-16,换成更先进的第五代战斗机,最终选择了美国的F-35A。 这款战机性能确实先进,隐身能力强,信息化水平高,算是当前西方国家普遍青睐的一种。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尤其是对一个像比利时这样地盘不大的国家来说,F-35A的使用门槛并不低。 比利时的国土面积只有三万多平方公里,领空自然也有限。F-35A这种战机飞行速度快、航程远,对训练空域的要求非常高,不是随便起飞转两圈就能完成任务的。 而比利时本身的空军训练空间非常有限,想要让飞行员熟练掌握这款战机的性能,必须依赖更广阔的空域。所以弗兰肯提到的“协商飞越”问题。 其实并不是临时起意,而是比利时早就知道会遇到的现实难题。不过,问题真正引发民众不满的点,不全在于“飞不过”。而是当国防部长自己说出要靠邻国的空域来训练。 很多人就觉得这不是在告诉大家,比利时买了飞机,却连飞都飞不了?更让人尴尬的是,如果训练都要靠别人家的天,那这些战机到底是谁在用? 是不是训练完了还得帮别国完成一些空中任务?于是大家开始质疑,这是不是在变相为盟友提供服务,甚至有种“出钱买武器,帮别人站岗”的感觉。 从军事合作的角度来说,北约内部互相开放空域协同训练并不罕见。像法国、意大利、荷兰这种邻国,过去也都和比利时有过类似的军事配合。 但放在公众认知里,这就不太容易接受。尤其是当一项巨额军购计划在执行过程中暴露出“没地方飞”这种基础问题,难免让人觉得政府在决策时没有考虑清楚。 更有意思的是,这事还让一些人想起了德国早前的“坦克借地”事件。那时候德国军队没地方训练,也向邻国申请地皮,结果也被公众吐槽“自己国家都训练不了,还谈什么强军”。 这类问题其实在欧洲不少国家都存在,尤其是那些国土面积小、地缘环境复杂的国家。军队现代化的背后,往往不是买了装备就完事,还需要相应的基础设施、空域管理、后勤保障配套起来。 再说回F-35A,虽然这款战机是北约国家标准化的重要一步,但它的使用成本和技术门槛确实不低。比利时不是第一个在这些问题上碰壁的国家,挪威、丹麦也有类似的挑战。 不过这些国家在民众沟通上相对更谨慎一些,不太会由高官直接说出“我们飞不了”的话,毕竟这涉及国家形象,也容易被解读成战略被动。 当然,这事也不能一味批评比利时政府。从另一个角度看,能公开承认问题,愿意和邻国协商,至少说明他们没有把问题藏着掖着。 只是这次的舆论反弹也提醒了各国:军购不是单纯买装备那么简单,是一整套系统工程。买得起是一回事,用得好是另一回事。 尤其是像F-35A这种战略级别的装备,光有钱可不够,还得有地儿、有天儿、有配套。从更大的格局来看,这次事件其实也反映出当前一些欧洲国家在国防规划上的一种“尴尬现实”。 大家都想紧跟北约步伐,提升军力,但现实条件又制约重重。比利时的困境不是孤例,只是这次说得太直白,反而成了“典型教材”。 这事儿之后,比利时大概也得重新评估一下F-35A的使用策略了。不排除未来会更多依赖多国联合训练基地或者在海外设立长期训练点。 不过怎么做都绕不开一个问题:如果一件装备的使用完全依赖外部资源,那它到底还算不算本国的战略资产?这种讨论也许才刚刚开始。

0 阅读:0
小奇科普档案

小奇科普档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