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不出国人所料,中方刚把1200万吨美国大豆的订单递过去,美国就立马翻脸,通告全球要继续针对中国的301调查。 这压根不是什么意外,反倒把美式经贸博弈的套路暴露得明明白白,所谓的“互利共赢”不过是用来糊弄人的幌子,骨子里全是拿豆农当筹码、变本加厉占便宜的算计。 而美国敢这么做,底气就在于中国是其大豆的最大买家,这1200万吨订单的分量可不容小觑,往年买的量能占到美国大豆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2023年更是买了近2500万吨,是欧盟这个第二大市场的五倍。 但2025年的情况早就变了,前八个月美国对华大豆出口直接暴跌77%,到了九月收获季更是一粒都没卖出去,两千多万吨大豆堆在仓库里发霉,中西部农场主的损失高达26亿美元,简直是一年心血打了水漂。 中方选在这个时候下单,说白了就是给美国农业递了根“救命稻草”,毕竟当时巴西大豆不仅涨价,新货还得等到来年二三月份才上市,美国大豆因为滞销价格压得极低,就算加了关税也划算,这既是务实的市场选择,更是释放合作信号的诚意之举。 可美国这边接了订单就翻脸,完全是把“翻脸比翻书快”演绎到了极致,要知道之前为了推进合作,美方明明刚取消了对华10%的“芬太尼关税”,还暂停了一批行业的301调查,结果转头就把共识抛到脑后。 更讽刺的是,2020年那笔协议没完成采购目标,根本不是中方的问题,美国自己既没履行义务,供给端又掉链子——中国想买的汽车、飞机要么没货要么不符合需求,再加上疫情打乱供应链,现在倒好,只字不提自己的问题,反倒拿调查当武器,这霸权逻辑也是没谁了。 并且美国拿豆农当筹码的心思早就藏不住了,就说美国财长贝森特,一边对着中国喊“不许出尔反尔”,一边自己就是北达科他州的大豆种植大户,手里握着价值2500万美元的农田,每年租金收入不菲。 2026年中期选举临近,农业州的选票至关重要,他这套“催中国下单、向中国施压”的操作,说白了就是既想靠中国订单安抚自家农场主拉选票,又想靠301调查在经贸谈判里多捞好处,把个人利益和政治算计全绑在了豆农身上。 可豆农们要的根本不是补贴,2018和2019年美国政府给了280亿美元农业援助,可农民们心里门儿清,补贴填不上市场流失的窟窿,比起白给的钱,他们更想要稳定的中国市场。 美国敢这么折腾,无非是算准了大豆对双方的影响不对等,可这如意算盘早就没那么灵光了。 这些年中国早就把供应链铺得更开,巴西大豆趁机抢了份额,2025年对华出口超过4200万吨,占中国进口量的62%,美国大豆的市场份额从高峰期的三分之一跌到了20%出头。 美国农业部自己都预测,农业出口到中国的总值比2024年跌了30%,相对于2022年直接腰斩。 有意思的是,贝森特嘴里喊着“加税威胁”,心里比谁都清楚底气不足——美债高企,经济还面临衰退风险,真加税最后坑的是美国企业和消费者,2018年贸易战的亏还没吃够吗? 说到底,这1200万吨订单和301调查的反差,就是美国经贸政策矛盾的缩影。“生意派”要靠中国订单救急、拉选票,“鹰派”要靠强硬姿态搞政治表演,结果就搞出了这种既想占便宜又不想让利的闹剧。 中方给订单是实打实的诚意,美国接了订单搞调查是赤裸裸的算计,所谓“互利共赢”不过是美国需要的时候拿来用用的口号,一旦拿到好处,转头就把“出尔反尔”的牌子挂在脸上。 这种把豆农当棋子、把合作当工具的玩法,只会把中美经贸那点仅存的信任磨得一干二净,毕竟谁也不是傻子,一次两次能忍,次数多了自然会看清真面目,真等中国彻底把采购渠道转向巴西等国,美国再想拿豆农当筹码都没机会了,到时候才知道谁是真的亏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