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四川一女子为给哥哥还债,不惜陪伴老板24年,没想到老板后来大手一挥,女子身价直接暴涨到125亿,如今更是成为海外的大老板![给你小心心] 在四川简阳的一个农村家庭,16岁的杨利娟因哥哥生意失败欠债,选择辍学打工,这个决定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也开启了一段从服务员到上市公司CEO的传奇。 1994年,杨利娟在简阳县城一家小餐馆找到工作,月薪120元,她精打细算,每月只留10元生活费,其余全部寄回家还债。 正是这份工作中,她遇到了海底捞创始人张勇,这位常客欣赏她的勤快周到,开出160元月薪邀她加入初创不久的海底捞。 面对高出三分之一的工资,杨利娟却因感激餐馆老板的收留之恩而婉拒,直到一年后餐馆停业,她才在1995年加入海底捞。 初来乍到,她发现这份高薪并不轻松,工作节奏从快走变成小跑,首周几乎累垮,但想到家中债务,她咬牙坚持。 不久,家中再遭债主逼债,急需800元,张勇得知后,以公司名义拿出这笔钱帮她渡过难关,这份雪中送炭的情谊,让杨利娟暗下决心:要把海底捞当成自己的家。 凭着勤奋与执着,她在海底捞快速成长,从服务员做起,每半年就获晋升,先后担任领班、大堂经理,19岁时,她已成为海底捞简阳首店的店长。 1999年,21岁的杨利娟迎来事业转折点,被派往西安开拓首家异地分店,初到西安,海底捞品牌毫无知名度,门店生意冷清。 面对困境,她带领员工走上街头,在公交站为路人送上热豆浆,细心观察本地饮食偏好。 凭借这股韧劲,西安店年底实现扭亏为盈,利润翻倍。 2012年,她开始全面掌管所有门店运营,参与海底捞首次海外开店吗,2014年,她负责推动“连住利益,锁住管理”核心制度落地。 面对员工对新制度的不理解,她既坚持原则又保持包容,预计当天有10人要离职,就安排20人在门口沟通,“说得通的留下,说不通的马上结工资”,同时表示海底捞大门永远敞开。 2018年9月26日,海底捞在港交所上市,站在张勇身旁共同敲锣的,正是首席运营官杨利娟,此时她已因持有公司股份身家显赫。 2021年1月,杨利娟登上《胡润中国职业经理人榜》,身家125亿元。 然而危机接踵而至,2020年海底捞逆势扩张,导致2021年预计亏损,危急关头,张勇于2022年3月卸任CEO,将重担交给杨利娟。 她全面负责“啄木鸟计划”,关停约300家经营未达预期门店。 她的领导风格在这场危机中充分展现:一方面果断关闭亏损门店,另一方面用近一年时间讨论员工安置预案,确保平稳过渡。 2023年,海底捞业绩强势反弹,年度持续经营业务收入超414.5亿元,净利润增长174.8%至45亿元。 2024年,杨利娟在《福布斯中国杰出商界女性100》中排名第8位,并于7月转任特海国际CEO,专注海外市场拓展。 从月薪120元的服务员到掌管国际企业的CEO,杨利娟用近30年时间诠释了“双手改变命运”的真谛。 如今,她依然保持着早期养成的习惯:每天早早到店巡视,与一线员工交流,这种脚踏实地、忠诚担当的品质,在快速变化的时代更显珍贵。 她的经历证明,真正的成功不在于起点高低,而在于在每个岗位上都能尽职尽责,在每次危机中都能坚守初心。 杨利娟从端盘子小妹到百亿身家CEO的逆袭故事,确实引起了大家的热烈讨论,可以说充满了佩服、感慨,也有一些现实的思考。 “这剧本,电视剧都不敢这么写,从农村娃到上市公司CEO,这才是真正的‘大女主’,靠的全是实打实的努力和那份难得的忠诚。” “看到她在海底捞一干就是二十多年,真的感慨,现在跳槽这么频繁,这种长期主义的坚持,和老板之间的相互信任与成就,太珍贵了。” “杨利娟的成功,固然有她个人努力的因素,但‘伯乐’张勇的赏识和提携也至关重要,这种机遇,在当下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中,对普通人来说还容易遇到吗?” “很多人只看到她如今身家百亿,但别忘了她为工作付出了多少,报道说她二十多年几乎没休过假,这种全身心的投入,有几个人能做到?成功的背后是巨大的牺牲。” “她的经历告诉我们,无论起点多低,把当下的事做到极致,命运真的会奖励那些认真负责的人,” “看到她现在还保持早起到店巡视的习惯,就觉得这人没飘,地位变了,但骨子里那种踏实没变,这很难得。” “这个故事最励志的点在于,它让我们相信,在看似普通的岗位上,靠着专业、忠诚和不断的自我提升,真的有机会实现阶层的跨越。” 对于杨利娟的故事,您怎么看?在您看来,在当下的职场环境中,是“跟对人”更重要,还是“自己做对事”更关键?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真知灼见。 信息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