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拉回到2021年,这一年欧洲小国立陶宛简直疯魔了。全国人民都狂热起来,立陶宛政府举着半导体工厂的宏大蓝图,高喊"立陶宛将成为半导体强国"。《立陶宛晨报》头版天天登着"半导体革命来了”。立陶宛人觉得"暴富"的机会来了。 这一切始作俑者,就是美国商务部联同台湾台积电、美光等企业,给立陶宛画了一个大饼,承诺砸150亿美元,在立陶宛建五座芯片封装测试厂,能创造3万多个职业岗位。当时的立陶宛被这天上的馅饼给砸昏了,也砸飘了。 立陶宛政府为了落实这项大投资,竟迎合台湾当局而违反"一中原则",在首都维尔纽斯成立"台湾代表处”,严重违背对中国的承诺。中方立即对立陶宛进行制裁,并把外交大使级降级为代办级。 当时立陶宛可不在意,他们以为有了靠山,就不怕丟了中国这个市场,这可是他们亲手砸了自己的饭碗。 一晃四年过去了,"半导体革命"没等来,五间工厂连一间都没建起,3万多人等着就业却是南柯一梦。什么都没等到,只等到淡淡的一句,"全球产能过剩,项目无限期搁置"。 立陶宛政府当即懵了,也后悔了,但代价太惨重了。克莱佩达港的集装箱堆积如山,吞吐量剧降,港口员工砍掉一半回家待业。奶酪厂幻奶酪要倒掉,甚至用奶酪抵工资,全国有1300家企业倒闭,政府债务高筑,唯有砍医疗、教育等领域的福利,让人民极度不满。 现在立陶宛换了新一届政府,新政府已经悄悄派代表团去了北京,希望能挽回中国市场。但市场就好像沷出去的水,不是说挽回就能挽回的。没什么可说的,就一句话,"自作孽,不可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