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大了要少走路?医生告诫:到了60岁以后,这5件事一定要避开   “人老腿先老

纵横知识 2025-11-05 20:35:12

年纪大了要少走路?医生告诫:到了60岁以后,这5件事一定要避开   “人老腿先老,少走路才能护膝盖”——不少老年人都听过这样的说法。但真的是年纪大了就该“静养”吗?北京协和医院骨科主任医师指出,60岁后过度静养反而会加速衰老,真正要注意的是避开这5件事。   第一件要避开的是“盲目减少运动量”。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中国老年人膳食指南》明确建议,老年人每周应进行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比如每天30分钟的快走,不仅能促进血液循环,还能刺激软骨新陈代谢。但要注意避免“突击运动”,比如平时不走路,周末突然爬几座山,这种做法反而会损伤膝关节。正确的方式是循序渐进,把运动融入日常,比如买菜时多走一站路,饭后散步20分钟。   第二件事是“忽视肌肉流失”。很多老人觉得“瘦”就是健康,却不知道60岁后每年会流失1%-2%的肌肉量,肌肉少了不仅力气变小,还会增加跌倒风险。《美国医学会杂志》的研究显示,肌肉量充足的老年人,骨折风险比肌肉流失者低40%。想要留住肌肉,除了适当运动,每天还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比如一个鸡蛋、一杯牛奶再加二两瘦肉,这些都是肌肉的“原材料”。简单的深蹲、靠墙静蹲,每天做10分钟就能有效锻炼腿部肌肉。   第三件要避开的是“久坐不动”。有些老人觉得“不折腾就不会出事”,每天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能达五六个小时。但世界卫生组织早就把久坐列为“十大致死致病元凶”之一,久坐会让血液循环变慢,增加血栓风险,还会影响消化功能。建议每坐40分钟就起身活动5分钟,倒杯水、拉伸一下,哪怕在房间里走几圈都好。   第四件事是“随意停药或减药”。很多老年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觉得症状缓解了就可以自己减药。北京医院心内科教授提醒,慢性病用药需要长期规律,比如高血压患者突然停药,血压可能在几小时内反弹,引发心脑血管意外。如果觉得药物有副作用或病情有变化,一定要先咨询医生,不能擅自调整用药方案。   最后一件要避开的是“情绪压抑不倾诉”。老年人容易因为孤独、退休后角色转变等原因产生情绪问题,但很多人觉得“家丑不可外扬”,把心事憋在心里。研究发现,长期情绪压抑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增加抑郁风险。其实和老伙计聊聊天、参加社区活动,甚至培养一个养花、下棋的爱好,都能让心情开朗起来。心情好了,身体自然更健康。   60岁不是衰老的“分水岭”,而是健康生活的新起点。避开这5件事,保持适度运动、均衡饮食、规律作息和乐观心态,才能让晚年生活更有质量。记住,健康从来不是“养”出来的,而是“科学管理”出来的。

0 阅读:791

猜你喜欢

纵横知识

纵横知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