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兰娟院士提醒:胃部开始癌变的第一信号,吃东西可能就知道   你以为胃痛、胃胀才

老李守护生命 2025-11-05 18:13:24

李兰娟院士提醒:胃部开始癌变的第一信号,吃东西可能就知道   你以为胃痛、胃胀才是胃病加重的信号?错了!很多人直到确诊胃癌,都没经历过剧烈胃痛。李兰娟院士团队曾做过一项覆盖万例胃癌患者的调研,发现近六成早期患者,最早的异常居然藏在吃饭时——咽下去的那一刻,胸骨后总像卡了颗没嚼碎的米粒,不疼不痒,却越琢磨越明显。   这种“吞咽时的异物感”,可不是咽炎那种火辣辣的疼,更不是食道卡了鱼刺的尖锐感。它像有个小疙瘩在食道和胃连接的地方“挡了一下”,吃软饭、喝稀粥时不明显,吃馒头、烧饼这类稍硬的食物时,那种“隔应感”就会冒出来。很多人当成“消化不良”,嚼碎点、慢点吃就糊弄过去了,却不知这可能是胃黏膜细胞在悄悄“叛变”的信号。   从西医角度说,胃的入口叫贲门,这里的细胞一旦发生癌变,早期会轻微增生、肿胀,就像原本光滑的管道壁长了个小肉粒。食物经过时,就会产生这种难以名状的“梗阻感”。更容易被忽视的是,这种感觉不会持续存在,有时吃着吃着就消失了,等到下次吃特定食物才会重现,正因如此,八成患者会拖到中晚期才就诊。   中医里没有“胃癌”的说法,但老祖宗早把这类问题归为“噎嗝”范畴。《黄帝内经》里讲“饮食不下,膈塞不通”,说的就是这种情况。中医认为,这和“胃气不足、痰瘀互结”有关,长期吃生冷、熬夜、爱生气的人,胃气运化不畅,痰湿和瘀血就容易堵在贲门这个“胃之门”,时间久了就会生出症结。   有个52岁的患者我印象很深,他是开出租车的,总说“吃包子时胸口卡一下”,自己买点胃药吃了半年。直到有次吃饺子时,异物感变成了隐痛,才来做检查,结果已是贲门癌早期。好在发现及时,手术后恢复得不错。他这种情况不是个例,临床数据显示,有吞咽异物感超过3个月的人,胃癌风险是普通人的4.2倍。   别觉得这种信号离你远,现在年轻人胃癌发病率越来越高。我接诊过最年轻的患者才28岁,平时爱喝冰奶茶、吃烧烤,总说“吃汉堡时噎得慌”,以为是喝可乐喝多了,最后确诊时追悔莫及。其实区分普通消化不良和这种癌变信号很简单:普通不适吃点助消化的药会缓解,而这种吞咽时的异物感,吃药基本没用,只会时好时坏。   想要护好胃,光靠吃药可不行。每天早上喝碗小米山药粥,不是让你当早餐,而是在两餐之间当加餐,小米养脾、山药固胃,坚持一个月,胃气会明显足很多。还有个小方法,吃完饭后别马上坐下,顺时针揉肚子10分钟,从肚脐揉到胸口下方,能帮胃气顺通,减少瘀堵的可能。   最重要的是,一旦发现吃东西时有莫名的“卡壳感”,别等别拖。去医院做个胃镜检查不麻烦,现在有无痛胃镜,睡一觉就做完了。很多人怕做胃镜,可比起晚期胃癌的痛苦,这短短几分钟的检查,真的能帮你躲过一劫。胃是后天之本,好好吃饭、留意身体发出的小信号,才是对自己最实在的爱护。

0 阅读:341

猜你喜欢

老李守护生命

老李守护生命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