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石案”爆发,家中佣人林阿香没受到牵连,原因是她懂得拒绝。 1950年6月1

点卯 2025-11-05 16:34:50

“吴石案”爆发,家中佣人林阿香没受到牵连,原因是她懂得拒绝。 1950年6月10日清早,台北马场町传来枪声,吴石中将和朱枫、陈宝仓等人被枪决,吴石案引起的谍报风波在岛内扩散,涉案人的家属和部属还有联络人多人入狱有人被处决,林阿香没被卷进去,一个在吴家干了近三十年的佣人,像被风绕开一样。 她能活着退出来,不靠运气,落在一个决定上,她的能耐不在心计,在看清形势和看人心,在那段白色恐怖的日子,她选的是把钱推开,守住低调的日常。 她和吴家的线从1921年起,她16岁,从福州乡下进城找活,托人进了吴家,当时吴石刚从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军中起步,家里条件一般,夫妻俩待她像自家人,工钱准时给,照看孩子时还让她在旁边听读识字,慢慢把这里当成自己的落脚处。 跟着吴家一路走,福州到南京到重庆,战事不断她也没走开,1949年吴石去台湾任职,她继续跟着走,她给的理由很直,习惯照顾先生和太太,这已经超出一份差事,像把生活绑在一块。 那时吴石的身份是潜伏,主要工作是搜集台湾防务情报,靠交通员送去大陆,特务机关的盯控越收越紧,家里空气发紧,1950年蔡孝乾叛变,台湾地下组织被打击,风险逼近。 吴石察觉风向,开始安排后事,1950年2月一个晚上,他和王碧奎把林阿香叫到一边,说家里可能要出事了你先走,带走你看中的东西当作日后用度,她脑子里转的不是东西值多少钱,是被问话时会怎么被问,她见过那套手法,带走吴家的贵重物,极可能被看作同案,还会被扣个资助的名头。 她把布包翻了又合,挑的不是金银,是几件旧衣和一本识字课本,那书是夫妻俩平常给她用来识字的,她明白,这些东西没人惦记,却能让自己过关。 3月1日天刚亮,谷正文领人把吴公馆围上,破门进屋,吴石夫妇当场被带走,屋里从上到下翻了一遍,地板墙缝都不放过,林阿香在灶台前,手在抹布上来回,脸色慌,像只守厨房的人,他们把她的布包倒空,旧衣几件,课本一本,没别的。 带队的人看她的样子,登记成无关,没有把她列进正式审讯,谷正文写回忆时提到未见女性涉案者,这一行字落在纸上,她就从名册外滑过去。 她离开台北很快,找了跑闽台的渔船,趁夜出海,浪大身子累,那个小布包不重,只有那本课本像压在心口的稳,到福建长乐老家,她把过去合上,新日子翻开,种田做活,日出下地日落收工,村里人只当她是从台湾回来的孤身女子,性子温和,话少,不知道她走过那场风波,也不知道她和吴石有三十年主仆情分。 她的做法像一根细线,带着命运拐了个弯,不靠大举动,靠的是看清局面,低着头,不拿不该拿的东西,在乱局里成了护身的颜色,看见钱袋不伸手,人在紧处能多一条路,做事不张扬,看起来柔软,给普通人的生路多了一层保险,很多时候改道的,是夜里做出的那些小决定。 1991年,吴石的骨灰回到北京安葬,她已经先一步在福建的村里落土,在一个普通的地方安安稳稳,她和吴石的片段被资料记下,名字在时间里慢慢变淡,那次拒绝,成了她在生死边上留下的一笔。

0 阅读:58

猜你喜欢

点卯

点卯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