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凌晨,美国财长贝森特在受访时叫嚣:“他们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当你对全球供应链

薛彤作琴 2025-11-05 16:30:26

今天凌晨,美国财长贝森特在受访时叫嚣:“他们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当你对全球供应链祭出稀土管制时引发了强烈反应,这唤醒了各国应注意该风险。现在两国已经达成了一个平衡的框架,稀土供应不会再被拿来充当遏制工具,他们在稀土领域对美国的影响力最多持续24个月,稀土供应将会有新的替代源出现。” 要理解贝森特口中的 “错误”,得先看清中国稀土管制到底触动了美国的哪根神经。美国地质调查局 2024 年的数据显示,美国 92% 的稀土依赖进口,其中 50% 到 82% 的关键矿产直接来自中国,而更核心的命脉在冶炼环节 —— 中国掌控着全球近 90% 的稀土精炼产能。 小到智能手机芯片,大到 F-35 战斗机的引擎、“标准 - 6” 导弹的制导系统,都离不开重稀土镝、铽和轻稀土钕、镨。美国国防部 2025 年的内部报告曾直言,若中国切断稀土供应,美国军工生产线将在 6 个月内陷入停滞,这也是贝森特反复强调 “唤醒风险” 的根本原因。 贝森特所说的 “新替代源”,近期确实有不少动作落地。美国本土的 MP 材料公司成了重点扶持对象,这家拥有加利福尼亚州芒廷帕斯稀土矿的企业,刚拿到美国国防部 4 亿美元的优先股投资,五角大楼还同意以接近市场价两倍的价格设定最低采购价。 按照规划,MP 材料在得克萨斯州的磁铁工厂年底就要启动商业生产,初期年产 1000 吨,最终目标是 1 万吨,刚好能匹配美国 2024 年的磁体国内消费量。 跨洋的盟友那边也有新动静,加拿大 Aclara Resources 公司计划砸 2.77 亿美元,在路易斯安那州建重稀土分离设施,专门加工巴西和智利的离子粘土矿,预计 2028 年能供应美国四分之三的镝和铽需求,每年产出 200 吨镝、30 吨铽和 1400 吨钕氧化物。 而贝森特提及的 “平衡框架”,似乎与近期中美经贸磋商的方向有关。10 月 20 日彭博社曾披露,美方在谈判中将稀土与芬太尼、大豆并列为三大核心议题,中方则在多场合强调管制的合法性 ——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 10 月 16 日就明确表示,中方措施符合国际通行做法,是为履行防扩散义务、维护国家安全。 这种博弈背景下,贝森特口中的 “平衡” 更像是美方的舆论造势,毕竟就在 10 月 15 日的 G7 会议上,他还在拉拢盟友共同应对中国稀土管制,转头就宣称达成框架,态度转变背后藏着对供应链稳定的迫切需求。 不过这些替代源要在 24 个月内扛起大旗,难度着实不小。MP 材料的得州工厂虽然年底投产,但初期 1000 吨的产能仅能满足美国 10% 的需求,要扩大 3000 吨还得等两年。 加拿大 Aclara 的项目更遥远,不仅要等融资和许可审批,就算顺利开工,2027 年才能完工,2028 年才形成稳定供应,显然赶不上贝森特的 24 个月时间表。 技术瓶颈更棘手,重稀土精炼需要复杂的萃取工艺,中国企业能将纯度做到 99.99%,而美国目前的实验室水平还停留在 99.5%,要实现工业化生产至少得 3 到 5 年调试期。 成本问题更是绕不开的坎。中国稀土冶炼分离每吨成本比海外项目低 30% 以上,这还是没算环保账的前提下。MP 材料的芒廷帕斯矿因为环保标准严苛,开采成本是中国同类矿山的 2.5 倍,若不是五角大楼兜底补贴,早就因亏损停产了。 澳大利亚莱纳斯公司在美国建的分离厂,光环保设备投入就占总投资的 40%,未来产品定价至少要比中国同类产品高 50% 才能盈利,这对依赖成本控制的美国制造业来说可不是好消息。 全球市场对贝森特的言论也没表现出太多信任。消息公布后,伦敦金属交易所的钕镨氧化物价格仅微涨 1.5%,远低于去年管制初期 12% 的涨幅。 毕竟行业分析师早就测算过,就算所有替代项目按计划推进,24 个月后美国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度最多降到 60%,尤其是重稀土,短期内根本找不到能替代中国的供应方。 更别说中国还有全产业链优势,从稀土矿山开采到永磁体制造的完整链条,美国就算找到矿源,也得依赖日本、韩国的中间加工环节,反而增加了供应链的脆弱性。 值得玩味的是,贝森特的强硬表态与美国近期的实际动作有些矛盾。就在他受访前几天,美国商务部还在催促盟友加快稀土项目审批,荷兰、德国却态度消极,德国经济部明确表示 “不愿因稀土问题影响对华贸易”。 这种盟友间的分歧,或许才是贝森特急于宣称 “替代源将出现” 的真正原因 —— 毕竟 10 月 16 日商务部发言人已经放话,合规的民用稀土出口申请都会获批,美国与其造势施压,不如先解决自己的产能短板。 信息来源: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2024 年稀土资源报告

0 阅读:1
薛彤作琴

薛彤作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