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运来了挡都挡不住,30亿吨铁矿重见天日,美国媒体:中国将改写全球铁矿格局!11月4日台媒爆料,一条全新铁路在西非正式投入运营,西芒杜铁矿将在今年实现出口,然而这样的状况也引来外媒的担忧:中国从未拥有过如此程度的海运铁矿定价权! 这座被称作“全球最后一块未开发优质铁矿区”的宝藏可不是吹出来的,已探明的资源量就超过50亿吨,预估总储量更是惊人,最让人眼红的是它的品位,含铁量稳定在66%到67%之间,要知道澳大利亚皮尔巴拉矿区平均品位也就58%到62%,巴西的优质矿场也难有这般成色。 更划算的是,它还是露天赤铁矿,开采难度和成本都低得很,简直是为大规模开发量身定做的,这品质放在全球铁矿圈里,说是“顶流”都不为过。 之前几十年,这矿之所以一直睡大觉,说白了就是开发门槛太高,得修一条几百公里的铁路和配套深水港,投资动辄两百多亿美元,西方巨头力拓早年拿到矿权后折腾半天也没搞定,后来又牵扯到政权更迭、矿权纠纷,硬生生把好项目拖成了“烫手山芋”。 直到中国企业带着“资源换基建”的方案进场,事情才真正有了转机,不仅承诺修铁路、建港口,还帮着搞水电站和新城镇,这种“一站式解决方案”一下打动了几内亚政府。 2019年赢联盟花140亿美元拿下北段区块,后来宝武、中铝这些央企又陆续进场,现在中方合计持股超过60%,从采矿到运输再到港口运营,全链条都有中国身影。 那条刚通车的铁路就是最好的证明,560公里长,完全采用中国技术标准,205座桥梁短短时间就架起来了,连建设模式都复制了京沪高铁的经验,力拓CEO去考察完都忍不住感慨“中国能把事情办成”。 现在140多台巨型机车已经准备就绪,一趟能拉8000吨矿石,跨越三百多座桥梁,30小时就能从矿山送到港口,到2028年满产后,每天都有一艘满载矿石的货轮从这里出发,一年下来能运1.2亿吨,刚好占中国年进口量的10%。 这1.2亿吨可不是普通矿石,对中国钢企来说简直是“及时雨”,这些年中国钢铁业被国际巨头拿捏得够呛,2024年进口铁矿12.37亿吨,80%都来自澳巴,人家说涨价就涨价,2021年铁矿石均价飙到179.1美元/吨,力拓当年净利润直接创了149年新高,赚走214亿美元,而中国企业只能被动买单。 2003到2008年那几年,铁矿价格涨了3倍多,中国钢企光多掏的钱就有7000亿元,谁让咱们自己没有稳定的高品矿来源呢。 现在西芒杜的矿一上线,情况就不一样了,按照规划,投产后中国对澳巴的依赖度能从80%降到65%,这可是实实在在的底气。 这份底气最近已经显现出来了,2025年8月中矿集团和必和必拓谈判,中方直接提出用人民币结算,还要求按80美元/吨锁定季度价,必和必拓非要涨到109.5美元还坚持用美元,谈判崩了之后,中国干脆暂停接收它的铁矿石。 换在以前,谁敢这么硬气?还不是因为西芒杜的矿马上要到港了,首批200万吨矿石11月中旬就装船,明年1月就能抵华,刚好能补上缺口。 更有意思的是,必和必拓后来态度明显软了,要知道它的采矿成本才三四十美元,80美元已经是翻倍利润,以前敢狮子大开口,就是吃准了中国没的选,现在有了西芒杜,主动权终于到了咱们手里。 对全球格局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国际机构预测,未来三年铁矿价格可能跌到85美元/吨,比2021年高点少了一半还多。 这还不是最关键的,以前定价权全看普氏指数,那指数就问三四十家主体要报价,很容易被巨头操控,现在中国有了稳定的高品矿来源,又有中矿集团这个“国家队”统一谈判,还在推动人民币结算,必和必拓都已经开始对华现货交易用人民币了,这其实是在慢慢重构游戏规则。 对几内亚来说这也是天大的好事,现在项目已经创造了3.5万个工作岗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到下一个十年初,这矿能让几内亚GDP增加四分之一还多,简直要把铁矿变成“非洲石油”。 这种中国得资源、当地得发展的模式,比西方巨头只采矿不投入的老路子强太多,也难怪能成中非合作的标杆。 所以美国媒体说中国要改写全球铁矿格局,确实没夸张,以前咱们是有钱买不到好矿,只能看巨头脸色,现在有了西芒杜这张牌,不仅能省几百亿美元进口成本,还能在定价桌上说话算数,这哪里是简单的资源进口,分明是全球产业链话语权的一次大转移。 那些年被“卡脖子”的憋屈,这下总算能慢慢找补回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