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务卿直言:美国根本就不是中国的竞争对手,原因很简单,就是中国人可以不以赚钱

沃克笔下趣事 2025-11-04 17:43:29

美国国务卿直言:美国根本就不是中国的竞争对手,原因很简单,就是中国人可以不以赚钱为目标,而在美国,不赚钱的事是没人干的。 美国国务卿的判断确实戳中了要害,这种差异从青藏铁路就能看得一清二楚。这条从 1958 年就开始折腾的铁路,光是看得见的总投资就砸了 330.9 亿元,为了搞定冻土、缺氧、生态这三大难题,专门拨的科研经费就有 1.9 亿元,建成后每年还要背上超过 12 亿元的亏损窟窿。 放在美国的资本逻辑里,这种 “只赔不赚” 的项目连立项报告都过不了审,但中国的建设者们就是背着氧气瓶,在零下几十度的寒风里把铁轨铺到了海拔 4000 多米的世界屋脊。 更关键的是,这条铁路通车后让西藏的 GDP 十年间翻了近三倍,曾经运不出去的藏毯、青稞能直达内地,看病上学的藏族群众再也不用颠簸几天几夜,这些没法用金钱衡量的改变,正是中国做事的底层逻辑。 比青藏铁路更颠覆市场逻辑的是中国的脱贫攻坚。从 2013 年到 2020 年这 8 年里,中国花在扶贫上的资金相当于几十个青藏铁路项目的总和,光是产业扶贫就建了 30 万个基地,派了近 29 万名科技特派员,投入的科技扶贫资金超过 200 亿元。 最终让 9899 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832 个贫困县摘帽,连 28 个人口较少民族都实现了整族脱贫。要知道这些钱投到的地方,大多是 “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 的偏远山区,搞产业、建学校、通公路,短期内根本看不到回报。 就像云南怒江的溜索改桥工程,一个桥造价几百万,只服务几个村寨的几十户人家,按市场算绝对是 “亏本买卖”,但中国硬是把 300 多座溜索全改成了安全桥梁,让曾经靠溜索过江的村民第一次走上了平整的桥面。 农村电网改造更是把这种 “不计成本” 做到了极致。“十三五” 期间中央就砸了 532 亿元在农网升级上,“十四五” 前四年又追加 200 亿元,专门盯着脱贫地区和边远地区补短板。 这些钱花在了海拔几千米的藏区牧场,花在了塔克拉玛干边缘的戈壁村庄,很多地方拉线几十公里,只为服务几户牧民,运营成本远高于电费收入。 但就是这些投入,让 2023 年全国农村电网平均供电可靠率达到了 99.9%,即便在最偏远的青藏高原,牧民们也能用上稳定的电来冷藏牛羊肉、开网店卖特产。 这要是放在美国,运营商才不会做这种 “吃力不讨好” 的生意,密歇根州的一个乡村居民想升级宽带,运营商直接开价 33 万元,逼得这位工程师自己花 98 万元建光纤网络,最后还得靠政府补贴 1700 万元才能扩建,这种场景在中国几乎不可能出现。 新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更能说明问题。上世纪 90 年代建第一条沙漠公路时,没人算过什么时候能回本,光是防沙固沙就种了 1300 万株灌木,每公里每年的维护费就要 10 多万元。这条 522 公里的公路穿越世界最大流动沙漠,建成后让和田到乌鲁木齐的距离缩短了 500 公里,曾经卖不出去的和田玉、红枣能三天内运到内地,沙漠边缘的县城 GDP 十年涨了五倍。 后来建第二条沙漠公路时,中国又投入巨资采用智能化防沙技术,哪怕每年要面对 30 多次沙尘暴,依旧把公路修到了沙漠深处。 反观美国的加州高铁,2008 年就获批 90 亿美元资金,计划 1287 公里的线路喊了 17 年,花了 160 亿美元连一条轨道都没铺成,预算从 330 亿飙升到 1000 亿,最后缩水成 275 公里的 “迷你版” 还面临 65 亿美元资金缺口。 联邦政府一会儿给钱一会儿撤资,土地征用、环保审批拖了十几年,说到底就是没人愿意为长期回报买单,资本只盯着短期收益。 中国的航天工程同样不讲 “赚钱逻辑”。探月工程从嫦娥一号到嫦娥五号,投入的研发资金数以百亿计,短期内看不到任何商业回报,但中国硬是把月球土壤样本带了回来,建成了全球最大的空间站。 相比之下,美国的航天事业越来越依赖商业公司,SpaceX 的火箭发射全靠订单盈利,NASA 的深空探测项目动不动就因为资金问题停滞。 就连疫情期间的疫苗研发,中国也是不计成本地投入,短短几个月就推出多款疫苗,还向发展中国家捐赠数亿剂,而美国的疫苗公司却在忙着涨价,连本国低收入群体都要抢着预约。 这些案例里藏着最本质的差异:中国做事算的是 “全局账”“长远账”,美国算的是 “资本账”“短期账”。青藏铁路每年亏 12 亿,但守住了边疆稳定和民族团结;扶贫投入万亿,但让近亿人摆脱贫困,释放了巨大发展潜力;农村电网砸几百亿,却打通了经济发展的毛细血管。 而美国的资本从来都是 “不见兔子不撒鹰”,加州高铁赚不到钱就烂尾,乡村宽带没利润就不管,哪怕民生需求再迫切,只要没有收益就没人动手。这种发展逻辑的差距,远比 GDP 数字更能说明问题,毕竟资本能堆砌出短期繁荣,却建不起跨越山海的未来。

0 阅读:44
沃克笔下趣事

沃克笔下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