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艘大单直接砸向中国,年初韩国造船业拿到了全球62%的订单,韩媒马上狂欢,还扬

亨克孤独 2025-11-04 17:32:26

40艘大单直接砸向中国,年初韩国造船业拿到了全球62%的订单,韩媒马上狂欢,还扬言“重夺第一”,结果得意劲儿还没捂热,就被泼了盆冷水。   中国当月只拿到27万修正总吨,19%的占比看着确实落后。韩媒立马炸了,铺天盖地的报道吹上天,一口一个“重夺全球第一”,仿佛这一个月的领先,就能把中国造船业压下去,从此坐稳老大宝座。   韩国媒体当时的报道里全是“反超中国,重回巅峰”的调调。他们翻出克拉克森研究的数据,说1月份全球船舶订单总量146万修正总吨,韩国直接揽走90万吨,占了62%的份额。   韩媒还拉来专家分析,说这是韩国在高端造船技术上领先的铁证,毕竟那些订单多是技术门槛高的LNG运输船和超大型集装箱船。   韩华海洋、三星重工这些韩国船厂确实有点底气。他们早几年就砸重金研发双燃料系统,手里的订单多半是这类高端货。   就拿去年下半年来说,马士基从韩国韩华海洋拿了6艘15000TEU的LNG双燃料船,总价折合12.62亿美元,单艘价格达到2.1亿刀。韩媒拿着这些数据反复说,中国造船业只能在中低端的散货船、油轮领域打转。   可这得意劲儿也就维持了一个月。2月份,丹麦航运老大马士基直接扔出一枚重磅炸弹。这家全球第二大集运公司计划再下40艘LNG双燃料集装箱船的大单,而且全锁定在中国船厂。这单生意价值至少80亿美元,直接把还在狂欢的韩国造船业从云端拽了下来。   马士基这波操作不是心血来潮。他们去年就从中韩两地分过订单,早就摸清了底细。韩国6艘15000TEU的船要2.1亿刀一艘,中国新时代造船的17000TEU船也是2.1亿刀一艘,运力直接多出2000TEU。性价比高低,明眼人一看就懂。而且中国船厂还能附带优化方案,比如加强船体适应恶劣海况,这些细节都戳中了船东的心。   更关键的是中国造船业的交付能力和产业链韧性。船舶制造涉及上百万个零部件,中国早已形成覆盖原材料、核心部件到总装的完整体系。   就说LNG船的配套产业,135家相关企业聚集在10个省份,上海、江苏两地就占了117家,协同效率特别高。韩国船厂虽然技术不错,但近三分之一的特种钢材依赖中国供应,供应链很容易出问题。   韩华海洋就吃过这个亏。这家韩国巨头因为被列入制裁名单,船用钢板采购量骤减,不少订单都推迟了交付。马士基肯定不想冒这个险,毕竟他们订船是为了赶欧盟碳排法规的节点,得赶紧换装环保船舶。中国船厂不仅能按约交付,技术上也追了上来,沪东中华2025年计划交付10艘LNG运输船,安全环保指标都很亮眼。   这40艘大单一落地,全球造船业的排名立马变了样。4月份的数据显示,中国造船业拿了全球近70%的订单,直接实现反杀。   韩国3月份靠着美国制裁带来的短期红利,还拿到过55%的订单份额,可那点优势根本撑不住。   韩媒的口风很快就变了。报道标题从“反超”换成了“拉锯战”,再也不提“重夺第一”的话。他们自己也清楚,韩国造船业2024年全年订单份额才15%,时隔8年跌破20%,1月份的爆发只是短期波动。   中国造船业的实力早有体现。2025年前三季度,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这三大核心指标,中国的全球份额分别占53.8%、67.3%和65.2%,全都保持领先。手持订单排期已经到了2028年底,部分甚至到了2029年。就算美国别有用心地针对中国船只征收港口“服务费”,也挡不住订单飞向中国船厂。   新西兰政府就做了个很实在的选择。他们取消了韩企的项目,把两艘大型渡轮的订单直接交给了中国船企。这背后都是对中国造船实力的认可,毕竟靠谱、实惠又能按时交货的选择,谁都不会拒绝。  

0 阅读:61
亨克孤独

亨克孤独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