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拆核塔,中国造零件,能源命脉藏暗流 那天中午,德国人爆破了两座旧核电站的冷却塔,现场聚集了三万人,有人忙着拍照,有人兴奋地欢呼,整个场面就像过节一样热闹,这不是意外事故,而是德国政府特意安排的一场仪式,德国政府想向全世界宣告,德国的核能时代已经彻底结束。 说起来德国放弃核电这件事早有迹象,2011年日本福岛发生事故之后,德国国内就开始出现反对核电的声音,原本计划2022年底关停最后三座核电站,因俄乌冲突影响延长至2023年4月全部关停,燃煤电厂则计划2030年前全部关停,2024年已关闭16座。德国原本计划依靠风能太阳能和天然气维持电力供应,但实际情况并不顺利,冬季风力减弱日照变短,发电量大幅下降,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中断天然气供应,德国连举办啤酒节都几乎受到影响。 电价涨得很快,工厂的成本压力变得很大,宝马和奔驰这些大厂开始考虑搬走的事,虽然不是说搬就能搬,但确实让人心里发慌,他们发现自己解决不了能源问题,也搞不定设备供应,像光伏板、风机用稀土磁体等关键部件,德国本地产能极低,八成以上依赖中国进口,这件事有点讽刺,过去德国总爱指点别国怎么搞环保,现在自己转型的关键,却握在中国供应商手里。 巴斯夫和宝马这些公司直接增加在中国的投资,电动车和新能源设备优先安排在中国生产,因为中国的供应链稳定,电力成本低,反应速度也快,德国企业嘴上强调要独立自主,实际行动却显示出他们越来越依赖中国,这种明显的矛盾出人意料。 德国电网运行不稳定,欧盟内部虽有电力互联机制,但部分时期邻国电力供应紧张,难以完全填补德国电力缺口,储能技术发展缓慢,锂电池装机容量严重短缺,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出现波动时,整个电力系统就会受到影响,制造业综合成本比中国高出显著幅度,仅工业用电成本就约为中国的三倍,小型企业难以承受压力,逐渐将业务转移到东欧或亚洲地区,政府提供的补贴只能缓解短期困难,无法解决长期问题。 中国在能源转型方面采取稳妥推进的方式,煤电继续发挥支撑作用,同时逐步增加新能源的比重,特高压电网、储能设施和智能调度系统协同发展,没有出现突然断电的情况,中国生产了全球86%以上的光伏组件,风力发电机出口量连续五年位居世界首位,锂电池产业链的完整程度领先全球,德国遇到的能源困境为中国企业创造了机会,中国企业向德国出口高端装备,并计划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这种情况也引发担忧,全球新能源设备的生产过于集中在中国,一旦出现问题,可能对全球供应链造成影响。 德国这种做法其实是在冒险,把风险推给供应链上的其他国家,但德国自己并没有解决能源系统脆弱这个根本问题,如果发展中国家模仿德国这种一步到位放弃煤炭和核能的做法,这些国家很可能马上会面临能源短缺的困境,欧洲说要重建本土制造能力,口号喊得很响,实际行动却不多,现在谁也无法确定这条路最终能不能走通,我认为理想虽然美好,现实却需要一步一步来,前进得太快反而容易出问题。
终于认怂了!德国外长打电话道歉求访华,王毅外长这次说的话很重,中国曾经无条件支
【112评论】【10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