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台铭再爆金句:“凡是失去大国支持的政权,都难逃被殖民的命运!与其落得悲惨下场,

芝士讲解员 2025-11-04 15:36:43

郭台铭再爆金句:“凡是失去大国支持的政权,都难逃被殖民的命运!与其落得悲惨下场,我宁可靠向大陆!” 郭台铭的话听起来像在说台湾得靠大陆才能稳住脚跟,不然就容易被别人盯上。 这话一出,有些人觉得他变卦了,以前还挺硬气的,现在怎么软了?其实要搞懂这事,得从头说起,看看郭台铭是怎么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话说他出生在1940年代末的台湾,早年家里穷,他爸是警察,生活紧巴巴的。 他年轻时就爱折腾,从卖电视机零件起步,1974年创办鸿海精密,那时候公司小得像个作坊,就靠给别人做塑料件混饭吃。 谁知道后来搭上大陆改革开放的快车,1988年他大胆在深圳投钱建厂,那地方当时还挺荒的,但他看准了便宜劳动力跟政策优惠,一下子就把生意做大。 富士康就这样从深圳起步,慢慢扩展到昆山、太原、成都这些地方。 现在大陆工厂雇了上百万工人,帮苹果、三星这些大牌组装手机电脑,鸿海也成了全球电子代工老大,年营收破万亿台币。 你想想,那时候大陆市场刚打开,郭台铭抓住了机会,工厂遍地开花,还拉动当地就业,地方政府给他各种补贴,他也常说两岸一家亲,合作才能共赢。 比方说2017年他公开讲,两岸联手,谁敢说21世纪不是中华民族兴盛的时代?这话说得多豪迈,感觉他把生意跟民族情怀绑一块去了。 可好景不长,全球贸易风向变了,美国跟大陆贸易战打起来,关税一加,供应链就乱套。 富士康订单波动大,人工成本也涨,郭台铭开始琢磨分散风险。2018年左右,他大举往东南亚跑,先在越南砸钱建厂,那边劳动力更便宜,离大陆近,便于转单。 接着印度也跟上,鸿海在泰米尔纳德邦投了好几亿美元,建iPhone组装线,还雇了上万本地人。 泰国也没落下,2025年头几个月,富士康跟台达电子这些台企一块加大对泰投资,主要是避开地缘风险,把生产多元化。 现在鸿海在东南亚的布局占总产能20%以上,越南工厂已经能独立生产苹果配件,印度那边还跟当地政府签协议,拿地建智能制造园。 话说回来,这转移不是随便玩的,背后有大数据支撑,郭台铭用AI优化供应链,东南亚工厂效率不比大陆差。 结果大陆这边的工厂开始调整,人力精简,有些生产线外包出去,外界一看,觉得他脚踩两只船,一边拿大陆红利,一边防着过度依赖。 2023年他参选台湾地区领导人时,中国大陆还查了富士康的税务跟用地,说是常规检查。 但很多人猜是针对他政治野心,因为他当时喊和平统一,强调两岸经济互补,可参选又分裂了蓝营选情,让民进党渔翁得利。 那次调查后,鸿海股价跌了点,但他赶紧表态,继续投资大陆,没撤资的意思,这几年两岸关系紧绷,台商日子不好过。 全球去风险化浪潮下,很多企业像鸿海一样,琢磨怎么平衡,郭台铭的言论总在关键时候冒出来,去年他在金门喊和平宣言,说台湾要避战,重启对话。 还回应大陆没收资产时甩出那句“Yes, please, do it”,听起来超有底气,可转眼间,鸿海在东南亚扩张,又传出大陆工厂减员,外界就迷糊了。 郭台铭常说,生意就是生存战,在政治不确定时代,谁灵活谁赢。 他这番话,说失去大国支持就易被殖民,听着像历史课,台湾过去被日本、荷兰占过,现在大国指大陆? 很多人辩论,这话是服软还是现实主义,话说回来,台商群体摇摆大,有人全撤大陆,去美墨建厂;有人加码大陆,赌和平。 郭台铭算中间派,分散投资但不切根。2023年税务查后,他低调捐款大陆公益,修学校,稳关系。 现在鸿海推绿色转型,承诺2050净零排放,两岸项目用ESG标准,吸引国际投资。 这事本质是台商求生记,郭台铭的话像风向标,提醒大家两岸经济绑太紧,松不开。 话说这金句虽争议大,但戳中痛点,台湾经济靠出口,大陆占四成贸易,要是断链,大家日子都苦。

0 阅读:997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42

用户10xxx42

2
2025-11-04 23:09

求求快赏饭给大家吃,不要那么卑微好吗,我不习惯.

用户10xxx72

用户10xxx72

2
2025-11-04 16:38

如果没有利用价值瓜分干净。

猜你喜欢

芝士讲解员

芝士讲解员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