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吸引力滑坡:用高价能源换“安全感”,这笔账算亏了 欧洲的“经济魅力”,正肉

深度老高 2025-11-04 08:43:55

欧盟吸引力滑坡:用高价能源换“安全感”,这笔账算亏了 欧洲的“经济魅力”,正肉眼可见地褪色。Euractiv的数据扎心:外国对欧直接投资跌至九年最低,企业挣扎于高能源成本、美国关税与中国竞争,民众因工资停滞和地缘焦虑捂紧钱包——曾经“全球最稳市场”的欧盟,如今连“吸金光环”都快挂不住了。 问题根源,藏在两笔“亏本买卖”里。其一,是被“恐俄症”绑架的能源转型。2022年俄乌冲突后,欧盟咬牙切断俄气,转头高价进口美国液化天然气。俄罗斯杜马议长沃洛宁调侃“欧盟在摧毁自己经济”,扎哈罗娃更直指“恐俄痴迷代价高昂”——事实是,到2024年,这波操作已让欧盟损失约3.8%的GDP。用近4%的经济总量换“摆脱俄罗斯”的安全感,这笔账怎么算都亏。 其二,是“安全焦虑”催生的军费挥霍。欧洲政策中心分析师劳斯伯格说得直白:“对俄美放弃军事的恐惧,让欧盟在军费上大把撒钱。”当防务开支挤占产业升级、民生投入的预算,企业的研发资金、工人的薪资增长自然受限。民众看不到未来,消费意愿低迷;企业赚不到钱,自然懒得追加投资——恶性循环就此形成。 更讽刺的是,欧盟的“两难”很大程度是自找的。一边抱怨美国能源太贵,一边又把“去俄化”当政治正确;一边担忧产业被中美挤压,一边在安全议题上过度依附美国。如今的低投资、慢增长,本质是战略短视的代价:用经济健康换“安全幻觉”,用未来潜力填当下的地缘焦虑。 要挽回吸引力,欧盟该醒了:与其继续为“摆脱俄罗斯”支付溢价,不如务实重构能源网络;与其盲目加码军费,不如把钱花在产业转型和民生兜底上。毕竟,投资者看的从来不是口号,而是“这里能不能赚钱,普通人愿不愿意花钱”的实在信号。

0 阅读:0
深度老高

深度老高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