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军第125重型机械旅发布了一个通告,称其所辖的一支部队在波尔塔夫卡附近走丢了,

史鉴奇谈 2025-11-04 07:07:33

乌军第125重型机械旅发布了一个通告,称其所辖的一支部队在波尔塔夫卡附近走丢了,但旅部对此事没有责任,因为这支部队当时不在旅部指挥之下。   这事儿还不是孤例,它像是乌军当下混乱现状的一个缩影。部队在眼皮子底下走丢了,旅部居然两手一摊说“不归我管”,这仗打得确实有点离谱了。咱们得把时间线往前捋一捋,才能看明白这个第125旅到底摊上了多少烂摊子。   说起来,125旅的倒霉事儿早在2024年5月就埋下了根。当时俄军在哈尔科夫地区发动猛攻,125旅负责防守的阵地被打穿了,好几个村子没守住,损失了不少人和装备。   这一下可好,乌国家调查局立马介入,一口气对包括125旅旅长阿图尔·霍尔本科中将在内的28名军官提起了刑事诉讼,罪名是擅离职守、玩忽职守,搞得不好最高得蹲十年大牢。压力全给到了一线指挥官身上。   旅长霍尔本科自己也是一肚子苦水没处倒。他后来对媒体叫屈,说当时仗根本没法打。他手底下能调动的,名义上是四个营,但其中一个营刚从巴赫穆特那个“绞肉机”里撤下来,伤亡过半,人都没补齐;另一个营完全是新兵蛋子,啥战斗经验都没有。   乌克兰国防战略中心评估过,他那个旅的实际战斗力,连满员状态的四分之一都不到,就这么点人手,却要防守长达27公里的战线,这任务简直是天方夜谭。   这还不算最惨的,霍尔本科吐槽说,有的营穷得连一门迫击炮都没有,全旅上下就凑出5门大口径火炮和3辆坦克。   你想让他们修工事固守?工兵连每人就发了一把铲子,这能挖个啥。连迫击炮都是旅长带着兄弟们自己“众筹”来的,这仗打得跟闹着玩似的,又心酸又搞笑。   更让他寒心的是,当125旅被俄军摁着打的时候,附近的友军第42机械化旅压根没来支援,上级的协同指挥简直形同虚设。   所以你看,这次有部队在波尔塔夫卡附近“走丢”,旅部说失去联系不在指挥下,可能不是简单的推卸责任,没准儿又是指挥链混乱、各部联系中断的老毛病犯了。   其实啊,125旅的遭遇只是乌军内部问题的一个放大镜。你看那个被吹上天的第155机械化旅,号称在法国接受全套北约标准训练,拿着最先进的法制装备,结果咋样?人丢大了。   还没正式上前线放一枪呢,就有将近1700名士兵开了小差,跑得无影无踪。上级部门调查后发现,这不仅仅是士兵怕死,更是军方官员管理混乱、滥用职权造成的。这说明啥?说明乌军现在好多新部队,虽然装备可能还行,但战斗意志垮了,人心散了。   仗打到第三年,乌克兰是真没兵了。最有经验、最有战斗意志的老兵在巴赫穆特、阿夫杰耶夫卡这种消耗战里快打光了。   新兵呢?民调显示,近一半没参军的乌克兰男性不愿意当兵,主要原因不是怕死,而是怕训练不足,怕被糟糕的上层指挥送去“填线”。这就陷入了一个死循环:能打的老部队因为惨重损失和得不到休整,越打越残;   新组建的部队就算发了新装备,也因为士兵缺乏斗志和训练,一触即溃,逃兵多得吓人。指挥官们也是焦头烂额,在乌克兰,新任总司令西尔斯基因为不顾士兵伤亡硬守阵地,被骂成了“屠夫”,声望远远比不上被撤换的前任扎卢日内。   所以回过头看125旅这支部队“走丢”的奇葩事,根源就清晰了。这背后是乌军普遍面临的装备短缺、弹药见底的窘境(有指挥官抱怨早上10点炮兵就没弹药了),是兵源枯竭、士气低迷的残酷现实(仅2024年前9个月,逃兵案件就超过5万起),更是指挥系统混乱、协同失灵的内在痼疾。   当最基本的“谁指挥谁”、“部队在哪”都成了问题,战场上的被动挨打也就没什么可意外的了。这么折腾下去,部队别说打胜仗,能维持住不散架都算奇迹了。

0 阅读:1

猜你喜欢

史鉴奇谈

史鉴奇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