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美国的战争部长赫格塞斯刚刚在社交媒体上发了一篇文章,强调他刚刚与总统

烟雨评社 2025-11-03 11:53:21

11月2日,美国的战争部长赫格塞斯刚刚在社交媒体上发了一篇文章,强调他刚刚与总统特朗普进行了一次通话,汇报了他与中国防长在马来西亚会晤的情况。有意思的是,赫格塞斯在文中不仅呼应了特朗普中美G2的想法,甚至还强调“中美关系从未如此之好”。那么如何看待赫格塞斯的这个说法呢? 要理解赫格塞斯的说法,得先把时间线拉回他在马来西亚的那场会晤。这场会面并非孤立事件,恰好是在东盟扩大国防部长会议期间,和前一天日本防卫大臣小泉进次郎密集开展外交活动的时间线高度重合。 当时中美防长的会谈,重点讨论了南海局势、军事沟通机制等议题,会后双方都提到 “同意保持对话”,这和之前一段时间中美防务部门互动较少的情况相比,确实算是一个积极信号。 赫格塞斯在社交媒体上强调这一点,或许是想突出美国在 “管控对华分歧” 上的成果,毕竟特朗普政府一直希望在展现 “强硬” 的同时,避免与中国发生直接冲突,而防务领域的沟通,正是避免误判的重要渠道。 更值得关注的是赫格塞斯对 “中美 G2 想法” 的呼应。G2 概念并非新鲜事,早在奥巴马政府时期就曾被提及,核心是希望中美共同主导全球治理,但当时中国并未接招,而是更强调多边主义。 如今特朗普政府再次被提及这一想法,背后有其现实考量 —— 当前美国面临国内经济压力,2025 年美国通胀率虽有所回落,但仍维持在 3.5% 左右,制造业回流效果不及预期,而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经贸、气候等领域仍有美国需要合作的空间。 赫格塞斯作为特朗普政府的核心官员,此时呼应 G2,可能是想释放 “愿与中国在特定领域展开高层合作” 的信号,比如在全球供应链稳定、能源安全等议题上,寻求中美之间的协调。 不过,“中美关系从未如此之好” 的说法,显然需要放在具体语境中看。从近期实际互动来看,中美在经贸领域仍有分歧,美国对中国部分科技企业的制裁并未放松,2025 年 10 月刚更新的实体清单还新增了 12 家中国企业。 在南海,美国军舰仍频繁开展 “航行自由” 行动,10 月下旬就有一艘美军驱逐舰擅自闯入中国南沙岛礁邻近海域。 但与此同时,双方在气候合作、禁毒等领域也有进展,比如中美在 10 月达成了新的禁毒合作协议,同意加强芬太尼类物质管控信息共享;在全球经济治理方面,中美也都表态支持世界银行、IMF 等多边机构改革。 这种 “分歧与合作并存” 的状态,或许让赫格塞斯找到了 “关系向好” 的依据 —— 至少双方在避免冲突升级、寻求有限合作上达成了一定共识。 赫格塞斯的发文,也离不开美国国内政治的背景。2025 年是美国大选年的前一年,特朗普政府正试图塑造 “对华政策有成效” 的形象,既展现对中国的 “强硬立场”,又证明有能力 “与中国打交道”。赫格塞斯作为特朗普的重要幕僚,其表态很可能带有配合政府宣传的意图。 此前特朗普在多个场合提到 “要和中国做朋友,但必须是公平的朋友”,赫格塞斯的 “关系向好” 说法,恰好与这一论调相呼应,试图向美国选民传递 “政府能在对华关系中把握主动” 的信号。 从中国的反应来看,对 “G2” 和 “关系向好” 的说法保持了一贯的谨慎。中国外交部在后续记者会上提到,“中美关系的发展,应建立在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基础上,反对搞所谓‘霸权合作’”。 这一表态既肯定了对话的重要性,也明确了中国在中美关系中的原则立场 —— 不接受 “主导全球” 的 G2 模式,更注重平等互利的合作。 这也说明,赫格塞斯的说法更多是美国单方面的表态,中美关系是否 “向好”,还需要看后续双方在具体议题上的实际行动,而非仅凭一句社交媒体发文就能定义。 另外,赫格塞斯的发文时机也值得留意。当时东盟国家正积极推动区域安全合作,强调 “不选边站”,赫格塞斯在此时释放中美关系积极信号,或许也有向东盟国家传递 “中美可控分歧,无需担心阵营对抗” 的意图,避免东盟国家因担忧中美冲突而疏远美国。 毕竟美国在东南亚的影响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与东盟国家的防务合作,而如果东盟国家担心卷入中美争端,可能会对与美国的合作持更谨慎态度。 说到底,赫格塞斯的说法,是美国政府在特定时期、特定语境下的表态,既有寻求对华合作的现实需求,也有国内政治和区域战略的考量。但中美关系的真实状态,从来不是靠单一官员的一句话就能概括的,而是体现在双方在经贸、科技、防务等多个领域的互动细节中。 未来中美关系是否能如赫格塞斯所言 “持续向好”,关键还看双方能否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妥善管控分歧,找到更多利益契合点 —— 这显然需要比社交媒体发文更扎实的行动来支撑。 信源:美国国防部官方社交账号

0 阅读:1

猜你喜欢

烟雨评社

烟雨评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