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对待中国的态度, 比很多人预想的要强硬的多, 直接断供安世产品。而很多人看到

星星海 2025-11-03 11:52:10

荷兰对待中国的态度, 比很多人预想的要强硬的多, 直接断供安世产品。而很多人看到荷兰断供之后,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这会对中国造成多大的影响。 这场风波的起点是荷兰政府九月底的一纸行政令,他们以所谓“国家安全”为借口,强行接管了中资企业安世半导体。一个看守政府竟做出如此重大的决定,连荷兰本国经济学家阿诺德·布特都质疑,这种极端措施为何不先与欧盟伙伴商量。 荷方在十月底又跨出危险一步,单方面停止向安世半导体在东莞的封测工厂供应晶圆。他们声称中方未按时付款,但这完全是颠倒黑白。安世中国明确表示,不存在违约行为,反倒是荷方拖欠货款高达十亿元人民币。 荷兰这番操作,立刻在全球汽车行业掀起波澜。安世半导体的芯片关乎汽车安全气囊、车灯等关键部件。断供导致产品交货周期从12周延长到20周以上,部分芯片价格暴涨十倍。 大众、奔驰、日产等车企纷纷告急,生产线面临停摆风险。德国企业受损最重,商界和政界对荷兰的事前不沟通怨气深重。 令人玩味的是,荷兰此次行动被广泛认为是迎合美国九月底出台的出口管制规则。但随后美方自己按下了“暂停键”,留下荷兰独自面对这场自己点燃的危机,处境无比尴尬。 《新鹿特丹商报》用“颜面尽失”形容自己国家的处境,整个外交圈都对荷兰大臣的独断专行感到震惊。这种不与盟友协商、不顾产业后果的单边主义,最终让荷兰付出了信誉的代价。 面对危机,中国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商务部发言人宣布,将综合考虑企业实际情况,对符合条件的芯片出口予以豁免。这道出口豁免的大门,瞬间稳住了全球车企的恐慌情绪。 路透社、彭博社报道称,这让处于减产危机边缘的全球汽车制造商“松了口气”。中国的举措不是为了加剧对抗,而是为了维护全球产供链的稳定与安全。 安世中国也展现出强大的韧性,他们向客户保证,库存充足,能够满足直至年底乃至更长时间的订单需求。公司已启动多套预案,加紧验证新的晶圆产能,确保明年能无缝衔接满足所有客户。 回顾今年五月,中荷关系本是一片向好。荷兰外交大臣访华时,双方一致同意深化合作,维护多边主义,捍卫自由贸易。王毅外长当时还强调,希望荷方为中国企业提供公平、非歧视的营商环境。 短短数月,荷兰看守政府的行动便背离了这些共识,将经贸问题政治化,最终害人害己。这场风波警示世界:将企业当作地缘政治棋子,破坏的是全球产业链的安全,最终反噬自身。 中国的回应理性且克制,我们一手稳住全球供应链,一手为企业开拓新路。这就是大国智慧,不惧风雨,更能为世界撑起一把伞。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95
星星海

星星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