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谈妥了,美国盟友成小丑了   给美国当马前卒,带头向中国冲锋,现在中美吉隆坡

史鉴奇谈 2025-11-02 22:07:20

中美谈妥了,美国盟友成小丑了   给美国当马前卒,带头向中国冲锋,现在中美吉隆坡磋商成果一公布,荷兰、韩国等美国盟友彻底成小丑了。   美国却好像要和中国“缓和”了,当初那份表忠心的劲儿,如今显得格外刺眼。   这帮盟友当初可是实打实挨了美国的“关税大棒”。美国前脚对欧盟、日本、韩国这些自家兄弟挥起关税,逼着他们开放市场、加大投资甚至购买美国军备来换取税率“打折”。   后脚就逼着他们在科技上对华“断供”,特别是半导体领域,美国一声令下,荷兰的光刻机巨头阿斯麦(ASML)和韩国的三星、SK海力士都得收紧对中国的出口。   这哪是对盟友的态度,分明是主子对仆从的做派,德国一位议员就说得很直白:“美国想要的不是盟友,而是忠诚的仆从。”   结果呢?美国自己好像先“顶不住”了。吉隆坡磋商刚结束,美国财长贝森特就急急忙忙放话,说“不会改变对华出口管制”。这话听起来强硬,实则透着一股心虚。   明眼人都看得出,美国这是想在关税、农产品采购这些对它有利的领域从中国捞点实惠,但核心的科技打压一点不想松。   它既想和中国做生意缓解国内压力,又放不下遏制中国的执念,这种精分操作直接把盟友给晾在一边,之前跟着美国跑的国家,现在处境尴尬得要命。   荷兰和韩国在半导体上被美国坑得最惨。美国拉着荷兰搞出口管制,不让阿斯麦把高端光刻机卖给中国。可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芯片市场,阿斯麦有超过四成的营收靠中国支撑。这么一搞,阿斯麦的生意直接受影响。   韩国更憋屈,美国逼着三星和SK海力士切断对中国的高端芯片供应,结果三星的第一代3nm芯片大客户就是一家中国厂商,断供等于自断财路。   订单哗哗往下掉,三星只好把部分先进制程的生产线关了一半。更扎心的是,韩国对华的半导体设备出口额一年就暴跌了近四成。美国倒好,转头可能和中国谈点条件,丝毫没顾及这些“马前卒”的死活。   这波操作下来,这些盟友国家的内部都快炸锅了。日本国内对美欧的关税协议充满不满,有媒体直接批评这是纵容美国的蛮横作风。   在韩国,半导体业界担心得要命,怕中国被逼急了加速技术自立,以后韩国产品在中国市场更没立足之地。   欧盟内部也吵翻天,法国气得要动用“贸易战火箭筒”反击美国,德国则担心自家车企要是不用中国稀土,成本得分分钟涨15%。可美国压根不理这些抱怨,它自己的焦虑症都还没治好呢,哪顾得上盟友的难受。   美国这么干,根本不是头一回了。早在20世纪80年代,它就用“广场协议”打压过日本经济腾飞。这些年,它又用《通胀削减法》《芯片与科学法》这类国内法,逼着盟友在产业政策上向美国利益看齐,甚至监听盟友领导人这种事儿都没少干。   这种把盟友当工具和肥羊的做法,早就让全球南方国家看清了美国的自私嘴脸,现在连传统盟友也开始离心离德。   东南亚的精英调查就显示,越来越多国家不愿意在中美间选边站,甚至更倾向中国,原因之一就是反感美国在巴以问题上的双标和霸道。一位马来西亚高级外交官甚至直言不讳地说:“我们会因为加沙选择中国。”   中美在吉隆坡谈完,表面看是缓和了,但底下的较劲根本没停。美国死咬着出口管制不放,中国则稳步推进科技自主,芯片自给率从2020年的16%猛增到2025年的25%-40%。   稀土领域更是占全球92%的精炼产能,美国拉拢G7搞“稀土联盟”根本没人真心跟进,因为成本太高,完全不现实。   这种形势下,荷兰、韩国这些盟友之前跟着美国对华“脱钩断链”,现在供应链乱了,市场丢了,回头一看美国却可能和中国做点交易,自己里外不是人。   所以这么一闹,谁还敢死心塌地给美国当枪使?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嘴上说要对美国展现“团结和决心”,但私底下也有欧洲官员抱怨美国的标准才是他们想靠拢的,这种心态活脱脱就是“乖猫”式的妥协,结果换来的却是特朗普的变本加厉。   韩国总统尹锡悦虽然强调半导体是战略资产,要应对地缘政治风险,但美国对华政策说变就变,韩国企业的苦果只能自己吞。   这种战略上的被动和屈辱,会让这些国家以后在紧跟美国前不得不掂量再三。美国用霸权思维拉起来的“小圈子”,终究会因为它的自私和善变而散架。   吉隆坡这一页翻过去,中美之间的博弈远没结束。但荷兰、韩国这些盟友的处境,倒是给其他国家提了个醒:把国家利益绑在别国的战车上,风险太大,一旦驾车的人转向,被甩下车的往往是自己。真正的战略自主,才是硬道理。

0 阅读:36

猜你喜欢

史鉴奇谈

史鉴奇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