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轻敌!一旦台海爆发冲突,我军或许面临一个难啃的骨头。这难啃的骨头不是台岛本身

史鉴奇谈 2025-11-02 21:07:19

不可轻敌!一旦台海爆发冲突,我军或许面临一个难啃的骨头。这难啃的骨头不是台岛本身,而是距大陆仅50公里的东引岛。   它就像一个卡在闽江口这个咽喉要道上的楔子。从华东地区像福州到上海这条重要海上航线来看,船只进出闽江口的活动,很容易被这个岛上的监控力量所掌握。   也正因如此,台军一直把这里当作监控大陆沿海动向,特别是监视解放军舰船活动的一个前哨站,其战略价值被台当局高度重视。   台军多年来可没少在东引岛身上下本钱。从1949年开始,败退的国民党军队就把这里打造成了所谓的“反攻大陆”的跳板,苦心经营,把它变成了一个“孤岛要塞”。   岛上的地下防御工事修得极为复杂坚固,有些大型地下工事甚至被称作“军事龙宫”,台军士兵常年生活在坑道里,自嘲是“活在地下的老鼠”。   到了上世纪90年代以后,台军更是把“小槲树”近程防空导弹、“天弓-1”和“天弓-2”远程防空导弹以及“雄风-2”岸基反舰导弹等各种精密武器陆续部署到了岛上,指挥系统和重要武器都实现了“地下化”。   岛上的“东引地区指挥部”下辖步兵、炮兵等单位,台湾海军和空军的导弹部队、雷达站也归其指挥,号称是“陆海空齐备、战力超强的前线据点”。   东引岛的自然地形也给它增添了防御上的筹码。这个由东引、西引两岛通过堤坝连接而成的岛屿,总面积才4.35平方公里左右,但海岸多是悬崖峭壁,缺乏适合传统两栖登陆的海滩,岛上山地为主,地下多是坚硬的花岗岩。   台军还利用这种地形,把整个山体几乎都掏空了,修建了大量的地下掩体、相互连接的通道以及隐蔽的导弹发射阵地。   他们甚至吹嘘这种地形“不可能进行两栖登陆”。除了防空和反舰导弹,岛上还部署了“雷霆2000”多管火箭炮等武器,企图封锁海峡,对大陆沿海构成威胁。   然而,时过境迁。随着大陆军事实力的飞速增长,东引岛上的这些军事设施所带来的威胁性质已经发生了变化。   它过去可能被台军视为“反攻”的支点或重要的防御前哨,但在今天大陆强大的综合军力面前,这个岛更像是一个处于绝对优势火力包围下的孤立据点。   大陆方面对东引岛的军事价值和潜在威胁有着清醒的认识。在2024年5月,解放军东部战区举行了“联合利剑—2024A”演习,这次演习就明确将东引岛周边区域纳入演练范围。   与此同时,中国海警的舰艇也在同一海域开展了综合执法演练,最近时距离东引岛仅3.2海里,这种军警协同的行动有力打破了台当局所谓的“禁止、限制水域”说法。这明确展示了大陆有能力和决心对该岛及其周边海域实施有效管控和封锁。   对付东引岛这类硬骨头,大陆方面显然具备多种手段。军事上,解放军拥有绝对的制空权、制海权和信息优势,可以通过远程精确打击、立体封锁围困等方式,有效压制甚至摧毁岛上的防御体系。   更关键的是,东引岛自身资源极其匮乏,岛上几千守军和少量居民的生活补给,几乎完全依赖台湾本岛每月数次的船舶运输。   一旦海路被封锁,岛上的物资储备支撑不了太久。2024年的联合演训已经表明,大陆的海上执法力量可以和军事力量协同,彻底切断东引岛与台湾本岛的联系,使其成为孤岛。这种封锁和孤立在实战条件下会对守军的心理和持续作战能力造成毁灭性打击。   大陆方面近年来在处理金门、马祖等沿海岛屿问题上,已经展现出更加灵活的策略。针对金门附近海域,中国海警已经实现了常态化执法巡查,形成了所谓的“金门模式”,有效维护了海域作业秩序并捍卫渔民权益。   而对于东引岛、乌丘屿这类军事色彩更浓的岛屿,大陆的行动也显示出新的特点,即“军警协同”的升级。   当海警舰艇在靠近这些敏感岛屿的海域执行综合执法演练时,东部战区的军舰和军机会在外围策应,这种协同既展示了执法决心,也具备了应对可能军事摩擦的能力。   这种模式可以被看作是“金门模式”在面对不同情境下的迭代和升级,可称为“东引岛模式”。这意味着未来大陆可能根据需要对通往东引台的台湾运补船实施登临检查等执法行动,进一步压缩台当局的实际控制空间。   所以,综合来看,东引岛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台军长期经营的军事部署以及复杂的地形,确实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军事目标。   但在当前两岸实力对比下,它已不可能成为台军阻挡大陆行动的可靠屏障。大陆方面既有强大的军事手段能够攻克这个堡垒,也具备了通过军警协同、海上执法与封锁等综合方式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和孤立的实力与策略。   东引岛的防御体系或许会对军事行动造成一定的阻碍,但无法改变大局,更无法阻止中国实现国家统一的坚定步伐。

0 阅读:0
史鉴奇谈

史鉴奇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